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3): 693-704.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3018
• 农业发展 • 上一篇
唐宏1,2,殷子寒1*
TANG Hong1,2 , YIN Zi-han1
摘要: 基于全国7省的农户调研数据,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有序Probit和Tobit模型,探究耕地细碎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耕地细碎化对农户“非粮化”种植行为和耕地“非粮化”种植规模均有正向影响;(2)农机社会化服务抑制耕地“非粮化”,且负向调节耕地细碎化对“非粮化”的促进作用;(3)劳动力年龄、非农就业、农业培训参与、互联网农业信息获取、种粮补贴获取、耕地经营规模、村庄到县城距离和粮食产区分布也是影响耕地“非粮化”利用的重要因素。耕地细碎化显著促进了耕地“非粮化”,而农机社会化服务能抵消这种影响,应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通过土地整治、经营权适度流转等方式缓解耕地细碎现象,完善耕地保护与种粮补贴,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供给。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