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07): 1512-.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70010
刘蒙罢1,2 ,文兰娇2* ,张安录2
LIU Meng-ba1, 2, WEN Lan-jiao2, ZHANG An-lu2
摘要: 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多层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新时期中国实施“双碳”战略目标的紧迫需求。基于财政纵横视角,构建了基于碳汇价值外溢的跨区域“双纵双横”碳生态补偿支付框架,并以长江经济带省域和湖北省县域为样本开展实证,分别测算其碳汇供需价值量、空间外溢量及其时空变化量,针对性构建了长江经济带跨区域多层级碳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间,长江经济带及湖北省碳汇价值始终处于盈余状态,且盈余量逐年递增,但域内盈余状态则存在显著的差异性。(2)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最终可获得纵横碳生态补偿支付总额分别为719.67、827.35及920.81亿元,基于碳汇价值外溢度实施财政分配,各盈余省域年均碳生态补偿受偿额为14.22~320.16亿元。湖北省县域层面上最终可获得纵横碳生态补偿支付总额分别为41.98、61.84及84.82亿元,各盈余县域年均碳生态补偿受偿额为0.02~2.91亿元,省域、县域间碳生态补偿支付额度差异明显。(3)将所测度的各层级碳生态补偿标准与各层级政府的GDP、财政收入额相比可知,该补偿标准并不会造成支付区和受偿区的财力“暴损”及“暴利”,有助于激励受偿区实施碳汇保护及治理的主观能动性。长江经济带跨区域碳生态补偿机制构建需进一步从法律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及组织保障体系构建长效机制,以确保所构建的“双纵双横”碳生态补偿支付体系的常态化实施。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