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11): 2445-.doi: 10.11870/cjlyzyyhj202511006
吴传清1,2,3,宋用九1*,邓和顺1
WU Chuan-qing1,2,3 ,SONG Yong-jiu1 ,DENG He-shun1
摘要: 研究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内在机理,对促进长江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长江中游三省29个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水平,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长江中游地区双化协同水平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双化协同水平表现出良好增长态势。(2)核密度估计表明,双化协同水平的空间差异呈收敛特征,鄂湘赣三省极化现象差异明显。(3)Dagum基尼系数分解表明,双化协同水平的地区总体差异先升后降,并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4)经济发展水平、数字金融水平、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政府规制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是影响双化协同的主要因素,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并对各因素影响效应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提升长江中游地区双化协同水平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优化要素配置,消除城市双化协同的两极分化;采取政策引导,缩小城市双化协同的地区差异;强化因城施策,激发城市双化协同的内在动力。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