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俊, 丁文峰, 任洪玉. 四川省不同类型山洪灾害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1): 1977-1983. |
[2] |
刘莉, 邓欧平, 邓良基, 辜莉娟. 2003~2011年四川省各市(州)农业水足迹时空变化与驱动力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133-1141. |
[3] |
戴天晟 孙绍荣 赵文会 顾宝炎.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FAHP-PP模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5): 421-. |
[4] |
陈多长. 长江三角洲局部地区土壤污染的社会经济原因及其对策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0): 943-. |
[5] |
姚士谋,陈 爽,解晓南,陈振光.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问题的认识[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723-723. |
[6] |
郭 洁,姜 艳, 胡 毅,孙 明. 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90-390. |
[7] |
王海云,高太忠,高京,黄群贤. 基于AHPLP法的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优化配置[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5): 588-588. |
[8] |
张先起, 刘慧卿, 梁 川. 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的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56-456. |
[9] |
黄应生,,陈世俭,吴后建,,朱明勇,. 洪湖演变的驱动力及其生态保护对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504-504. |
[10] |
倪天华,马道明,孙 平,左玉辉. 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3): 275-275. |
[11] |
黄茁,黄薇, 朱江,王利民,陈进. 促进江湖联系的闸口调度对策及影响区管理机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1): 113-117. |
[12] |
彭静,李翀,徐天宝. 论河流保护与修复的生态目标[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1): 66-71. |
[13] |
杨德伟,陈治谏,倪华勇,蒋 莉,廖晓勇. 基于能值分析的四川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3): 303-309. |
[14] |
曾 群, 蔡述明. 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4): 429-434. |
[15] |
涂建军. 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4): 338-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