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长江水质的污染程度日益严重,为了说明治理长江对长江水质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保护长江迫在眉睫,首先,根据长江流域的17个观测站近两年多的水质检测数据统计,说明了近两年多来长江的防污治理工作有一定的效果。然后,根据1995~2004年长江流域水质的数据报告,考虑各类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构造了马尔柯夫(Markov)转移矩阵,建立了马尔柯夫预测模型,通过已有的观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运用该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未来10年水质的变化趋势,即Ⅰ、Ⅱ、Ⅲ、Ⅳ类水逐年减少,而Ⅴ、劣Ⅴ类水逐年增加。到2014年,长江的第Ⅰ类水只有0.4 059%,劣Ⅴ类水达到26.2 714%,不可饮用水(即第Ⅳ,Ⅴ,劣Ⅴ类水)将达到47.468%,为此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控制长江水质的恶化。最后,通过计算,得到了每年需要处理污水的最小百分比,才能杜绝劣Ⅴ类水,将第Ⅳ、Ⅴ类水控制在20%内,从而才能保证我们有足够的饮用水
[1] | 李杨, 李海东, 施卫省, 何俊德, 胡亚文. 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壤重金属预测及生态风险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591-597. |
[2] | 刘倩倩, 陈岩. 基于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的流域水资源脆弱性预测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9): 1317-1327. |
[3] | 龚艳冰, 戴靓靓, 胡娜, 刘高峰, 张继国. 基于云推理和模糊逻辑关系模型的干旱等级预测方法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273-1278. |
[4] | 乔伟峰, 王亚华, 方斌. 基于变更平衡表的土地利用演化信息提取与预测方法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14-1520. |
[5] | 韩玉刚, 曹贤忠. 皖江区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测度和发展趋势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09-916. |
[6] | 胡鸿兴, 何伟, 沈虹, 王钰. 湖北“两圈”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与预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4): 351-. |
[7] | 庄建琦, 崔鹏. 基于BP神经网络泥石流沟发育阶段的判定[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9): 849-. |
[8] | 秦建成. ArcGIS支持下的样本稀疏山区空间插值模拟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5): 489-. |
[9] | 罗璐琴, 周敬宣, 李湘梅. 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440-440. |
[10] | 杨 松, 曾永年, 吴桂平, 齐庆超, 杨 凯. 改进的最优组合人口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46-346. |
[11] | 彭刚华,黄良英. 长江水质评价和预测模型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Sup1): 77-82. |
[12] | 杨丽霞,杨桂山,苑韶峰. 数学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3): 287-291. |
[13] | 李 娜,夏永久. 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与预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2): 136-141. |
[14] | 刘 伟.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2): 131-135. |
[15] | 李崇明,黄真理. 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Ⅱ)——蓄水后污染负荷预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1): 97-1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