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徽省铜陵市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主要的铜矿产区,其铜尾矿共有5个主要的分布区域。随排放时间的延长,各尾矿库的持水保肥能力和植被覆盖率提高;铜尾矿限制植物定居的主要因素是极端贫瘠和重金属毒性,各尾矿库的重金属含量都很高,而N 、P、K和有机质的含量很低甚至为零。自然和人工定居于尾矿上的植物共有9 科37 属40种,其中禾本科、豆科、菊科植物占所有植物种的72.5%,此3科植物因有完美的生态适应机制而能成为在尾矿上定居的先锋植物和优势种。铜尾矿库植被自然演替属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期演替,铜矿废弃地的治理和恢复重建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1] | 布乃顺, 胡悦, 杨骁, 张雪, 王俭, 李博, 方长明, 宋有涛. 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100-109. |
[2] | 胡晓曦, 第宝锋, 袁媛, 黄靖, 张梦. 长江上游生态建设工程与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264-1272. |
[3] | 布乃顺, 王坤, 侯玉乐, 李钢, 齐淑娟, 方长明, 渠俊峰. 半月周期的潮汐对滨海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1): 1898-1905. |
[4] | 赵新新, 金晓斌, 杜心栋, 周寅康, 刘海玲. 沿海滩涂垦殖对土壤氮总转化速率的影响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52-1559. |
[5] | 张勃, 王东, 王桂钢, 马琼, 张国斌, 季定民. 西南地区近14 a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56-964. |
[6] | 李 生,张守攻,姚小华,任华东. 黔中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84-384. |
[7] | 金相灿,孟凡德,姜 霞,王晓燕,庞 燕.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3): 388-393. |
[8] | 王海英,宫渊波,陈林武.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比较——以嘉陵江上游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2): 201-206. |
[9] | 张 莉,何丙辉,李旭光,张小林. 云南省姚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效益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3): 358-361. |
[10] | 田胜尼, 孙庆业, 王铮峰, 彭少麟, 夏汉平. 铜陵铜尾矿废弃地定居植物及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1): 88-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