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3): 610-626.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3012
陈姜全1,2,李效顺1,2*,刘希朝3,耿艺伟1,2,宋诗雯1,2,张利1,2
CHEN Jiang-quan1,2, LI Xiao-shun1,2, LIU Xi-zhao3, GENG Yi-wei1,2,SONG Shi-wen1,2,ZHANG Li1,2
摘要: 研究“三生空间”转型与碳收支演变机制,并科学设计碳补偿方案,对纠正“三生空间”资源错配和碳收支失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生空间”转型视角,在分析碳收支演变机制与碳补偿理论基础上,以西南地区为例开展实证分析,测算碳补偿金额、划分碳补偿优先级并做不确定性讨论。结果显示:(1)“三生空间”转型在重塑国土空间功能同时,推动碳收支时空演变。碳收支外部性是“三生空间”资源错配与碳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碳补偿是相应的纠正手段。(2)2005~2020年,西南地区“三生空间”快速转型,工业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首先挤占农业生产空间、其次侵蚀草地和林地生态空间,加剧了区域碳收支失衡,碳平衡率从29.57%下降至17.94%。生产空间碳排放,以工业为主,增长迅速、增幅下降但尚未达峰。生活空间碳排放先增后降,城乡生活碳排放比例扩大。生态空间碳汇丰富,以林地为主,先增后降,总体有较小增幅。碳源空间规模是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3)西南地区对全国碳收支平衡的贡献显著,整体为碳补偿受偿区,建议受偿金额为259.97亿元,城市尺度上有甘孜、阿坝38个等碳补偿受偿区,内江、黔西南等9个碳补偿支付区。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