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3): 668-681.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3016
方斌1,2,3,邵羽凡1,孙新松4,王子源1,杨欣蕾1
FANG Bin1,2,3,SHAO Yu-fan1,SUN Xin-song4,WANG Zi-yuan1,YANG Xin-lei1
摘要: 探究粮食主产区农田食物供给服务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协调关系对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和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2009~2022年食物供给服务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演变特征,探究影响因素,提出分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连云港市食物供给服务水平整体呈中部及东南部高、北部及沿海和城市地区低,且东部略高于西部的空间格局;综合景观格局指数整体呈增加趋势,空间格局由高值集聚趋于分散、均匀分布。(2)食物供给服务和景观格局在南部地区趋于高-高集聚,在北部地区趋于低-低和低-高集聚。(3)食物供给服务和景观格局耦合协调可分为高度协调-食物供给滞后区、中度协调-食物供给滞后区、基本协调-食物供给滞后区、中度失调-食物供给滞后区、严重失调-食物供给滞后区,受河流距离、镇中心距离、高程、土壤类型及景观开发强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各食物供给服务和景观格局协调分区应分别从降低人为干扰并强化特色景观塑造、合理规划各类用地的开发以减少各景观类型分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监测失调区域农田利用及合理引导耕地集中连片、构建一体化景观、提升耕地多功能属性等方面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