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4): 769-780.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4006
李继清1,赵新月2,薛智明3,龙健4
LI Ji-qing1, ZHAO Xin-yue2, XUE Zhi-ming3,LONG Jian4
摘要: 调水工程运行前后水源区的水资源利用评价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源区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水资源可持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足迹理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例核算了工程水源区2005~2019年的水足迹,构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生态安全性、经济协调性和社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水源区整体耗水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至2019年水源区整体总水足迹减少到73.16亿m3,绿水足迹占比偏高,变化幅度不明显,蓝水足迹在2005~2019年期间增长52.48%,灰水足迹2005~2013年呈波动减少趋势,2014~2019年呈显著下降趋势;(2)水资源匮乏度基本维持在0.3以下,反映出水源区整体的水资源生态安全水平较高、水资源与社会协调水平良好,随着2014年中线工程的运行,水源区水资源不可持续状态较为严峻,水资源与经济协调性逐渐弱化。为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可持续决策方案、管理方式提供方法理论与数据支撑。分析水资源使用情况并进行水足迹评价,有利于获取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方法,增强水资源保护,为有效配置水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