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10): 2210-.doi: 10.11870/cjlyzyyhj202510006
陈媛媛1,2,许芸开1,郭莹莹1,王昊1,张昕1
CHEN Yuan-yuan1,2, XU Yun-kai1, GUO Ying-ying1, WANG Hao1, ZHANG Xin1
摘要: 互花米草是我国沿海湿地危害最大的入侵植物,采用遥感技术明确其空间分布,并对其清除动态进行监测对于沿海互花米草治理和湿地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沿海湿地植被分类中受云层干扰严重、植被光谱混淆、特征冗余等问题,提出一套融合多源时序遥感数据的互花米草动态监测框架。基于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年的Sentinel-1、Sentinel-2和Landsat 8数据,通过NDVI时序物候分析,确定了互花米草提取的最优时间窗口,结合随机森林算法从多源特征(光谱、纹理、雷达、地形)中筛选高区分性特征集,最后基于U-Net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互花米草的高精度提取与清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生长季中期(6~8月)为互花米草提取的最优时间窗口,利用该时期影像对2022年盐城湿地进行提取,总体分类精度为94.34%,Kappa系数为0.873 4,互花米草入侵面积总计119.08 km2,主要分布在大丰区、东台市、射阳县等地;在对2023年盐城市互花米草治理过程中,共清除互花米草80.49 km2,其中,大丰区互花米草清除面积最广,共计46.46 km2。研究结果为全国沿海湿地互花米草扩散的长时期、大范围监测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为大型入侵植物治理及湿地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