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10): 2288-.doi: 10.11870/cjlyzyyhj202510012
王彦闻1,涂佩玥2* ,杨欢2,张鹏举3,何超4,5
WANG Yan-wen1,TU Pei-yue2,YANG Huan2,ZHANG Peng-ju3,HE Chao4,5
摘要: 臭氧污染防治是我国“十四五”时期重点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之一。研究选取近地表暖季夜间O3监测等数据,探索了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2015~2022年近地表夜间O3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暴露-反应模型评估了2015~2021年归因于夜间O3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1)2015~2022年长江经济带暖季夜间O3浓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81 μg簚(m3簚a)-1。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夜间O3年均浓度增幅最大(17.6%),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增幅相近,分别为8.3%和7.8%。(2)长江经济带夜间O3浓度存在明显的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处于夜间O3浓度高值区域的城市由2015年的33个上升至2022年的44个。(3)2015~2021年长江经济带归因于夜间O3暴露的早逝人数在2018年达到峰值后降低,2021年归因于夜间O3暴露的全因死亡早逝人数较2015年下降了5%。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归因于夜间O3暴露的早逝人数最多,其次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夜间O3暴露早逝人数最少。3个城市群归因于夜间O3暴露的早逝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未来臭氧污染防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及公众健康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