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作物生产是通过轮作进行的,某些地区存在耕地的弃耕现象。Wackernagel生态足迹方法没有考虑复种的影响,耕地类生态足迹核算结果实际是播种面积,而生态承载力核算得到的是耕地面积,因此,二者不具有可比性,生态足迹盈余核算存在逻辑性错误。从理论角度采用复种指数修正耕地类生态足迹,使核算结果为耕地面积,增强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可比性。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分析了阜宁县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995~2003年的生态供需状况及发展能力变动趋势,采用生态足迹盈余强度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995~2003年,阜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从1.120 7 hm2增加到2.434 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人均生态赤字从0.815 3 hm2增加为2.017 2 hm2,发展能力由1.226 5增加为3.140 7,生态足迹盈余强度由-1.226 5增强为-0.495 7 hm2。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得到的发展能力和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Wackernagel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1] | 李莹, 林文鹏, 宗玮. 基于改进模型的区域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500-507. |
[2] | 张童, 陈爽, 姚士谋, 高群, 张家旗. 南京市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350-358. |
[3] | 胡雪萍, 李丹青.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00-306. |
[4] | 田玲玲, 罗静, 董莹, 刘和涛, 曾菊新. 湖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16-325. |
[5] | 卢新海, 柯善淦.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34-341. |
[6] | 龙亮军, 王霞, 郭兵. 生态福利绩效视角下的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9-15. |
[7] | 焦雯珺, 闵庆文, 李文华, Anthony M. Fuller. 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以太湖流域湖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147-155. |
[8] | 刘保强, 熊理然, 蒋梅英, 张磊. 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及系统耦合效应剖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868-875. |
[9] | 胡鸿兴, 何伟, 沈虹, 王钰. 湖北“两圈”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与预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4): 351-. |
[10] | 童亿勤. 基于本地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0): 896-. |
[11] | 罗璐琴, 周敬宣, 李湘梅. 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440-440. |
[12] | 李友辉,董增川,孔琼菊. 廖坊水利工程对抚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148-148. |
[13] |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119-119. |
[14] | 胡海胜,. 山地景区生态足迹分析——以庐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814-814. |
[15] | 檀满枝,陈 杰,田晓四,张学雷. 南京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均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6): 754-7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