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区域本底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对庐山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庐山生态足迹需求为0354 603 hm2,其中区域本底生态足迹为0343 510 hm2,旅游生态足迹为0011 093 hm2。(2)庐山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19 805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0123 543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占总赤字的313%。(3)在需求足迹结构中占9831%的化石能源地,大大超过了庐山的承载力面积,致使庐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重。(4)庐山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为33美元/hm2,其中单位旅游游览、旅游住宿和旅游购物的产值较高,旅游交通和旅游餐饮的单位产值相对较低,旅游产值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5)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必须推进更为系统化的无障碍旅游业,转变高能耗的经济发展道路,从而降低单位经济效益的生态足迹,实现庐山的可持续发展。
[1] | 李莹, 林文鹏, 宗玮. 基于改进模型的区域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500-507. |
[2] | 张童, 陈爽, 姚士谋, 高群, 张家旗. 南京市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350-358. |
[3] |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庐山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特性及其健康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062-1069. |
[4] |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庐山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3): 470-475. |
[5] | 胡雪萍, 李丹青.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00-306. |
[6] | 田玲玲, 罗静, 董莹, 刘和涛, 曾菊新. 湖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16-325. |
[7] | 卢新海, 柯善淦.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34-341. |
[8] | 龙亮军, 王霞, 郭兵. 生态福利绩效视角下的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9-15. |
[9] | 焦雯珺, 闵庆文, 李文华, Anthony M. Fuller. 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以太湖流域湖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147-155. |
[10] | 胡鸿兴, 何伟, 沈虹, 王钰. 湖北“两圈”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与预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4): 351-. |
[11] | 童亿勤. 基于本地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0): 896-. |
[12] | 罗璐琴, 周敬宣, 李湘梅. 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440-440. |
[13] | 李友辉,董增川,孔琼菊. 廖坊水利工程对抚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148-148. |
[14] |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119-119. |
[15] | 胡海胜,郑艳萍. 庐山研究的文献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Sup1): 66-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