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宗尧,|杨桂山.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124
. |
[2] |
季永兴. 上海多自然型河流整治实践与探索[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2): 264
. |
[3] |
毛战坡,单保庆,彭文启,王洪军. 氮素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滞留研究进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4): 480
-484
. |
[4] |
许有鹏,于瑞宏,马宗伟.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成因及洪水特征模拟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5): 638
-643
. |
[5] |
陈宁波,王 辉,江洪泽. 市场经济条件下珍贵可再生资源之灭绝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56
. |
[6] |
胡雄星,韩中豪,张 进,夏 凡,王文华. 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109
. |
[7] |
刘腊美 龙天渝 李崇明. 三峡水库上游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负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4): 320
. |
[8] |
梁益同, 陈正洪, 夏智宏. 基于RS和GIS的武汉城市热岛效应年代演变及其机理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8): 914
. |
[9] |
许恒周, 曲福田, 郭忠兴. 市场失灵、非市场价值与农地非农化过度性损失[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1): 68
. |
[10] |
周国英, 李天才, 徐文华, 孙菁, 马海, 陈桂琛. 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人工恢复区植物和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2): 19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