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9, Vol. 28 >> Issue (07): 1511-1519.doi: 10.11870/cjlyzyyhj20190701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下一篇
叶 雷1,2, 曾 刚1, 曹贤忠1, 周 灿3
YE Lei1, 2, ZENG Gang1, CAO Xian-zhong1, ZHOU Can3
摘要: 创新活动由个体创新向合作创新和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不断转变趋势下,城市创造、积累和吸收知识的差异成为解释城市创新效率差异的关键。基于289个城市合作专利数据,从城市内部和跨界创新联系强度视角划分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模式,并对不同创新网络模式的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内部创新联系强度整体偏低,作为省域教育和科技中心的省会和对外开放度较低的老工业城市成为内部合作创新高地,城市跨界创新联系强度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高水平创新联系强度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2)创新联系强度视角下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模式呈现网络创新城市、外部创新城市、地方创新城市和孤立创新城市4种类型,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创新网络模式空间格局呈现以网络创新城市为中心、外部创新城市为第二圈层、地方创新城市和孤立创新城市为外围圈层的同心圆分布格局;(3)不同创新网络模式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处于创新网络核心位置的网络创新城市创新效率最高,其次是外部创新城市和地方创新城市,孤立创新城市创新效率最低。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