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4, Vol. 33 >> Issue (9): 1888-1904.doi: 10.11870/cjlyzyyhj202409005
赵伟1,2,骆佳玲3
ZHAO Wei1,2,LUO Jia-ling3
摘要: 生态韧性是生态环境面对不确定性扰动的抵抗,恢复及适应能力。城镇化易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何使其与生态韧性间达到平衡,是实现既要发展又保生态的关键。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风险、抵抗、适应和恢复4维的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协调影响力指标测算2000~2020年三峡库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变化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三峡库区城镇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西南向东北部递减的分布格局;生态韧性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与城镇化水平“错位”的空间分布特征。(2)各区(县)耦合协调度基本保持不变,主要处于“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或“中级协调”阶段,且多表现出生态韧性滞后或城镇化受阻等不协调类型,空间上存在异质性,呈“东北-西南向”的三区域纵向分布格局。(3)不同生态韧性子系统对城镇化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力不同:生态风险、适应和恢复指数对整体耦合协调度普遍起反向阻碍作用,而生态抵抗指数对整体耦合协调度普遍起正向推动作用,并且其强度呈常年持稳特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并通过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生态多样性关键地区等方法提高生态韧性,是未来三峡库区实现城镇化与生态韧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