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4): 837-850.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4012
孙秋雨1,2,刘艳中1,2*,陈勇1,2,张祚3,吴丹1,2,吕佩锦1,2,彭莎1,2
SUN Qiu-yu1,2,LIU Yan-zhong1,2,CHEN Yong1,2,ZHANG Zuo3,WU Dan1,2,LV Pei-jing1,2,PENG Sha1,2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构建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是中国缩小城乡生态安全水平差距,促进城乡生态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生态差异性导致城乡生态融合发展进程缓慢。以城乡生态融合为导向,以武汉市为例,分析当前城乡生态融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测算生态融合综合影响度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识别中观尺度下的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和重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利用水文分析模型优化廊道,从中观尺度构建了武汉市城乡整体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1)武汉市城乡生态融合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城乡生态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2)城乡生态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生态环境和人为活动因素,社会经济影响较小;(3)构建了包括51个城乡生态源地,115条重要生态廊道,220条辐射廊道,129个生态节点的“三横两纵”网状生态安全格局;(4)城乡生态融合影响度指数修正的生态阻力面更符合城乡实际,由此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促进城乡生态融合发展的作用。构建武汉市城乡生态安全格局,以期为城、乡的生态空间优化提供更微观的理论参考,为促进城乡生态融合、保障城乡生态安全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