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几种引进树种的人工植被(即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赤桉纯林、新银合欢纯林和印楝纯林)各层植被生物量与天然次生植被(坡柳-扭黄茅灌草丛)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各类植被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引进树种人工恢复的植被积累了大量生物质,总生物量大小依次为: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4491 t/hm2)>新银合欢纯林(3991 t/hm2)>赤桉纯林(3857 t/ hm2)>印楝纯林(1306 t/hm2)>天然次生林(935 t/ hm2)。人工恢复植被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天然次生植被生物量主要集中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层。(2)人工恢复植被的物种数均少于天然次生植被,而且不同植被的物种数和物种组成也存在差异。(3)各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印楝纯林>坡柳-扭黄茅灌草丛>赤桉纯林>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在Alatato均匀度指数方面,各人工植被之间的差异不大,但人工植被与天然次生植被之间有显著差异。〖
[1] | 叶学瑶, 陶敏, 朱光平, 胡林, 陈发军, 李斌. 三峡库区小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841-846. |
[2] | 汤勇, 张薇, 薛俊增, 陈立婧. 长江口大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176-1183. |
[3] | 周天舒, 张亚, 唐文乔, 王丽卿. 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的黄浦江水生态系统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895-903. |
[4] | 钱红, 严云志, 储玲, 朱仁, 高俊峰, 蔡永久. 巢湖流域河流鱼类群落的时空分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257-264. |
[5] | 冯建孟, 徐成东, 查凤书, 董晓东, 杨自忠. 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1): 65-. |
[6] | 张学权,|胡庭兴. 林(竹)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特性[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623-623. |
[7] | 姚 鑫,戴福初,陈 剑.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地质灾害遥感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5): 655-655. |
[8] | 张昌顺,李 昆,马姜明,郑志新. 施肥对印楝人工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3): 329-329. |
[9] | 付为国,李萍萍,卞新民,吴沿友. 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2): 163-163. |
[10] | 王海英,宫渊波,陈林武.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比较——以嘉陵江上游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2): 201-206. |
[11] | 吴之坤, 张长芹,黄 媛,张敬丽,孙宝玲,. 长江上游玉龙雪山植物物种多样性形成的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1): 48-53. |
[12] | 张一平,段泽新,窦军霞,. 岷江上游干暖河谷与元江干热河谷的气候特征比较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1): 76-82. |
[13] | 葛继稳,蔡庆华,胡鸿兴,刘建康,曹国斌,刘胜祥. 湖北省珍稀濒危保护水禽物种多样性及种群数量[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1): 50-54. |
[14] | 陈芳清,张丽萍,谢宗强. 三峡地区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3): 286-2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