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江南古镇不仅在传统景观、人工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古镇的功能上持续发生演变,而且体现出水体景观艺术化和水网功能的时尚化、开放空间利用方〖JP2〗式的城市广场化和公园化、古镇居民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现代城市商业街模式和行为商业化,以及现代生活与传统物质空间之间的冲突等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和特点。立足于古镇的原真性保护,在城市化过程中古镇应保护和延续农业社会聚落特征,强化古镇时空异化过程;规划景观遗产隔离廊道,保护江南水乡区域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护古镇水乡文化的原真性,营造和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体验;合理调控容量,降低聚集密度和强度,控制服务设施和规模,再现诗意生活场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1] | 叶潇潇, 赵一飞. 基于聚类分析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Z1): 17-24. |
[2] | 史军, 穆海振. 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1-8. |
[3] | 龙亮军, 王霞, 郭兵. 生态福利绩效视角下的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9-15. |
[4] | 胡鸿兴, 何伟, 沈虹, 王钰. 湖北“两圈”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与预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4): 351-. |
[5] | 郝丽莎, 赵 媛. 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1): 7-. |
[6] | 冷罗生. 日本应对面源污染的法律措施[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9): 871-. |
[7] | 童亿勤. 基于本地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0): 896-. |
[8] | 刘传江,朱劲松.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22-522. |
[9] | 艾学山,范文涛. 水库生态调度模型及算法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451-451. |
[10] | 梅 艳, 刘友兆, 梁流涛. 基于相对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41-341. |
[11] | 段 宁, 周长波, 于秀玲. 我国电解金属锰行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764-764. |
[12] | 贾 丽, 沈玉芳. 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SWOT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711-711. |
[13] | 刘 刚,沈 镭,孙尚志,张菲菲,. 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开发影响区域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可持续发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5): 565-565. |
[14] | 李雪松,伍新木. 我国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构建[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3): 293-293. |
[15] | 郭建宏,钱莲文, 彭道黎, 欧阳钟辉.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空间关联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2): 157-1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