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21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2-08-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聚向心力和扩散离心力的变化过程——以改革开放以来苏锡常地区制造业聚散为例
    吕卫国| 陈 雯
    2012, (08):  911. 
    摘要 ( 1203 )   PDF (587KB) ( 4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整合新经济地理学、现代经济地理学强调的地方化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初始因素、增强因素和扩散因素在内的非均质空间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采用历史归纳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影响苏锡常地区制造业集聚、扩散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及其变化过程。认为,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历史积累的地方化因素、接近外部市场是苏锡常地区产业集聚初始向心力;地方政府的作用、集群和网络效应成为外资快速集聚的增强因素;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要素价格上涨、区域开发重点转移导致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微妙变化,导致近年来苏锡常地区部分产业呈现扩散趋势,并使得苏锡常地区制造业步入产业升级重要阶段

    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
    马仁锋| 李加林| 庄佩君|杨晓平| 李伟芳
    2012, (08):  918. 
    摘要 ( 1256 )   PDF (785KB) ( 3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长三角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单要素对比分析与全要素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以2008~2010年度海洋统计数据从竞争力要素层和省域综合评判了江浙沪海洋产业竞争力,从不同侧面揭示江浙沪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劣势与空间差异性。研究表明:要素层面,上海除海洋产业发展条件外均位于江浙沪首位,而江浙两省的4要素差异较小;省域层面综合测度呈现上海处于长三角龙头地位,江浙两省虽有梯度但初现两翼格局。单要素竞争力格局与综合竞争力区域分异,既表明长三角海洋产业竞争力在要素层存在同构,又隐喻了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海洋产业的区域合作与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强烈要求

    十一五省际节能绩效及绿色距离变化
    孙根年| 范 佩
    2012, (08):  927. 
    摘要 ( 1241 )   PDF (524KB) ( 3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十一五节能目标出发,利用2006~2010年全国30个省区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各省区节能效率及绿色距离的变化。结论如下:(1)依据各省区单位GDP能耗、单位IAV能耗和单位GDP电耗数据计算它们的节能量与节能效率,结果发现各省区节能量与节能效率差异较大;(2)利用单位GDP能耗与单位IAV能耗、单位GDP电耗的面板数据,确定了生态省建设的单位IAV能耗、单位GDP电耗标准分别为1.513 7tce和95547度;(3)依据能耗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公式,分析了各省区能耗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的变化。既是对过去5 a各省区节能效率的回顾性评价,同时也为未来5 a各省区节能降耗提供了参考依据

    自然资源
    瓯江鱼类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陈 锋 | 赵先富 | 赵进勇 | 李 敏
    2012, (08):  934. 
    摘要 ( 1361 )   PDF (516KB) ( 3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江,鱼类资源丰富,然而至1972年调查以来,尚未有全面的鱼类资源调查研究。对瓯江干流从上游查田镇至下游海口镇的5个采样点进行了较全面的鱼类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1 246尾,隶属于5目14科46属60种。相比1972年调查结果,有34种未采集到,其中包括列入中国濒危动物数据库的4种:中华鲟、鲥、香鱼、花鳗鲡;本次调查结果较1972年调查新增19种,其中外来鱼类2种:莫桑比克罗非鱼、大口黑鲈。在对5个采样点的鱼类组成、群落相似度、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等进行分析后,发现瓯江上游鱼类种类以流水性鱼类为主,且生物多样性较高;中下游鱼类种类组成以静水性鱼类为主,且生物多样性较低。本次调查的每日单船渔获量为45 kg/(船·d),仅为1972年的25%,鱼类资源衰退严重。最后,对鱼类资源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雅鲁藏布江谢通门江段着生生物和底栖动物资源初步研究
    马宝珊| 谢从新| 杨学峰|霍斌
    2012, (08):  942. 
    摘要 ( 1424 )   PDF (545KB) ( 3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别于2008年10月、12月和2009年3月、8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谢通门江段的着生生物和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检出着生生物12门104属,底栖动物3门26属。着生生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以春季最高,分别为1 478 501.6 ind./cm2和45 912.8×10-4 mg/cm2,夏季最低,分别为1 037.1 ind./cm2和457×10-4 mg/cm2;而底栖动物的密度以秋季最高,为7 706.2 ind./m2,但生物量却以春季最高,为128 g/m2。着生生物和底栖动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均以夏季最高。其中,着生生物以硅藻最多,其优势属为等片藻和桥弯藻;底栖动物以摇蚊幼虫最多。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谢通门江段着生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和现存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这可能主要与水位等环境因子有关

    基于锡尔指数的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以常州市为例
    王贞超| 李满春| 李飞雪
    2012, (08):  951. 
    摘要 ( 1196 )   PDF (3354KB) ( 3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是土地变化科学在时空过程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了解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统计数据,利用锡尔指数从较宏观的地理空间统计角度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地理空间划区和锡尔指数进行分解,不仅从整体上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而且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研究不同划区之间和划区内部的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差异。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分布锡尔指数对研究粒度存在敏感性。研究结果从空间集聚的角度揭示了常州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实际情况吻合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
    孙宇杰, 张宇辰| 李 鹏| 费 铮
    2012, (08):  958. 
    摘要 ( 1279 )   PDF (1952KB) ( 3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近年来,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已经成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其在城乡统筹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已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江苏省为例,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迫切度、可行度两个方面共选取10个指标因子,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进行两维图论聚类的空间分析,以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作出安排,可为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以及确定、实施居民点整理项目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显示:江苏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得分区域分异明显,即从总体上看苏南优于苏中,苏中又优于苏北,从各县市分布来看,南京、常州、无锡等县市的整理时序优势较高,而泗洪、响水、灌云等县市的优势较低。同时,根据地域上的相似性,也形成了一些适宜进行规模整理开发的单元组合,如由高淳、溧水、溧阳等组成的地域单元。研究结论:结合指标评价和两维图论聚类分析进行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安排和整理分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的耦合
    刘涓|魏朝富|张仕超|张卫华
    2012, (08):  964. 
    摘要 ( 1142 )   PDF (3980KB) ( 3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ArcGIS技术,结合分形分维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了重庆市忠县拔山镇的石门水系和五一水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局地水系与地形因子的耦合影响关联度。结果表明:(1)岩石地层显著地影响局地水系空间格局。水道级别越高,越趋近分布于地势较低的地层中;(2)海拔高度、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与局地水系空间格局的关系拟合较好。水系发育程度越高,其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的耦合特征表现得越明显,各不同级别间水道的空间格局分布越呈现出一致变化的趋势 ;(3)五一水系的分维数〖WTBX〗DB=105,石门水系的分维数DB〖WTBZ〗=100,两水系的地貌形态都正处于幼年期,五一水系地面分割比石门水系更为破碎,局地水系的分形维数值可以用来判定局地地貌的侵蚀发育阶段

    利用水葫芦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与生产沼气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王赞信
    2012, (08):  972. 
    摘要 ( 1316 )   PDF (644KB) ( 3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葫芦是治理其泛滥的有效途径。利用水葫芦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并利用其生物质生产沼气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但是其环境经济效益尚不明确。以滇池为例,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葫芦控制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与将水葫芦打捞后填埋处理相比,将所打捞的水葫芦用于生产沼气具有经济可行性和能量效率。与现行的填埋处理法相比,实施沼气项目不但同样能控制水葫芦泛滥,而且能生产能源。此外,填埋水葫芦会释放甲烷这一环境问题值得重视,利用水葫芦生产沼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减排的价值取决于沼气厂的生产规模。由于将水葫芦填埋和用于生产沼气都能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只有当沼气厂的水葫芦处理量大于当前的填埋量时,沼气项目才具有额外的水质改良价值。在中国关于水污染控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等政策的背景下,利用水葫芦生产沼气是一种潜在的政策响应

    生态环境
    东湖典型区域间隙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
    刘碧波| 丰民义| 刘剑彤
    2012, (08):  979. 
    摘要 ( 1245 )   PDF (694KB) ( 3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的浅水湖泊东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持续采样调查,分析并比较了3个典型采样点柱状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湖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5 cm以上,-5~-10 cm之间有一个快速降低的过程,-10~-26 cm之间趋于稳定,但也有小幅的波动;冬季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季节,夏秋两季略高。分析认为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受附近污染源直接影响较大,与上覆水水质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显著。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季节变化主要因为冬季污染排放减少加速了间隙水中营养盐向上覆水的扩散、减少了水中营养盐在沉积物表层的沉积,以及温度降低导致微生物活动减少进而降低了有机物的矿化分解量。并且认为常规疏浚深度就可以有效移除东湖表层污染严重的沉积物

    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于WebGIS三峡干流水质模拟平台研究
    林 筝 | 朱 亮 | 吴炳方 | 尹 锴
    2012, (08):  987. 
    摘要 ( 1291 )   PDF (763KB) ( 4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三峡蓄水成库后仍属于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其总体水流、水质运动特性符合一维水流水质运动规律。针对三峡库区总体水流、水质运动特性,采用一维水流水质模型对三峡库区水流和水质进行了模拟。以该模型为核心,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开发并在互联网上发布了模型服务,在此基础上采用成熟的WebGIS和富客户端Flex等技术构建了适用于三峡库区的干流水质模拟平台;能够实现包括各计算断面流速、流量、水位以及污染物浓度时空过程在内的三峡库区干流流速场和浓度场的数值模拟。以库区干流清溪场至十里铺断面内的江段作为模拟实例,利用该平台模拟计算江段内水流和水质状况,并以水文水质同步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为三峡库区污染物总体输移扩散特性研究提供了有利工具,同时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库区水环境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生态环境
    红壤坡地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下柑橘林地水文生态效应
    杨 洁|莫明浩|宋月君|陈晓安
    2012, (08):  994. 
    摘要 ( 1268 )   PDF (479KB) ( 3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2001~2008年不同处理措施柑橘林地径流小区的降雨产流产沙的定位观测资料及2010年土壤含水量测试数据,分析了坡面尺度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下柑橘林地的产流产沙及土壤水分的特征,研究了狗牙根带状覆盖、狗牙根全园覆盖、果园清耕3种措施下的蓄水保土效应。结果表明:有草被覆盖的柑橘林小区的产流产沙量明显小于柑橘清耕小区,狗牙根带状覆盖小区减流减沙效果最好,减流率为98.21%,减沙率为99.84%。在大部分土层深度,草被带状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均大于清耕措施,而全园覆盖由于植物蒸腾耗水量大水分含量反而低于带状覆盖。条带植草是防治柑橘林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效应和蓄积水分作用

    基于GIS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园地适宜性评价——以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为例
    聂 艳| 喻 婧| 崔 灿
    2012, (08):  1000. 
    摘要 ( 1395 )   PDF (1626KB) ( 4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生态位适宜度是对经典生态位理论和方法的深化与发展,在合理优化和发挥作物、环境最大共生效应,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宜昌市夷陵区园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引入到适宜性评价研究中,构建了5个因素12个因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语言型、阈值型和空间型指标的量化方法,采用加权求和与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柑橘的生态位适宜度值及限制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最大值达0.893,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柑橘的生长发育需求;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以2级为主,所占面积达41.34%,1级地也达到21.58%;限制该地区园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土壤质地、冷月平均气温和道路通达度。同时,丰富了土宜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园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技术的万州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闵 婕 |刘春霞 |李月臣
    2012, (08):  1006. 
    摘要 ( 1277 )   PDF (4277KB) ( 3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和人口发展功能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促进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文指数和自然灾害危险度的万州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局。结果显示万州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642~8460。沿长江一带自然适宜程度最高,西北其次,东南部最差。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广,占万州区总面积的31%;一般适宜区居次,占2481%;临界适宜区占1892%;高度适宜区面积占1576%,不适宜地区面积最小,仅占95%。万州区总人口的7713%分布在一般适宜区及其以上的区域,相应面积占全区域的7158%,说明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万州区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实证表明基于GIS技术的测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格局,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适度聚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生态环境
    重庆地区夏季非空调室内环境的热舒适研究
    张华玲 |张敏飞
    2012, (08):  1013. 
    摘要 ( 1190 )   PDF (441KB) ( 3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方法对重庆某高校校舍和居民住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调研,获得了530份有效问卷,采用Bin法划分温度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有效温度与平均热感觉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热中性有效温度为255℃,给出非空调环境下夏季80%可接受的有效温度范围为226℃~266℃,同时分析了非空调环境下预测热感觉与实测热感觉的差异,最后以重庆村镇典型住宅为例,对使用风扇改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可为重庆地区非空调环境的热舒适评价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重庆地区热舒适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采用风扇改善热环境和减少空调运行时间、降低建筑能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流域生态服务市场化补偿管理制度
    刘 晶 | 葛颜祥
    2012, (08):  1018. 
    摘要 ( 1305 )   PDF (731KB) ( 4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平衡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利益的矛盾,解决依赖政府支出补偿能力有限的问题,我国许多地方尝试着在流域生态补偿中引入市场机制,各地涌现出大量的生态服务市场化补偿案例,成为目前中小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有益探索和重要补充。为保障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对其管理制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总结国际生态服务市场管理实践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的管理实践、政策和法律制度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从管理政策、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3个层面,给出我国生态服务市场管理制度的框架设计

    自然灾害
    长江中下游深秋季节一次MCC过程的成因
    黄治勇 |谌伟,张文|林春泽
    2012, (08):  1025. 
    摘要 ( 1246 )   PDF (25935KB) ( 3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FY2C云图资料等,对2009年11月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深秋季节1次MCC过程发生发展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MCC发生在大尺度地面暖倒槽之中,500hPa低槽东移、850hPa低涡发展东移、边界层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弱冷锋等天气系统的配合为其发生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MCC发生在对流层中层低能舌与低层高能舌重叠的对流不稳定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强涡度柱和散度柱的耦合成为MCC发展维持的主要动力机制;MMC的发展成熟阶段,对流层中低层始终维持不稳定层结状态,且随着降水增强,出现湿中性垂直运动特征;MCC成熟期其中心区风向随高度一致顺转,风速切变较强,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结构特征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未确知测度理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刘 海|陈华
    2012, (08):  1032. 
    摘要 ( 1271 )   PDF (437KB) ( 3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将未确知测度理论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根据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和等级划分标准,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长度比、24小时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泥石流危险评价因子,利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合理、置信度高、结果可靠,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