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2, Vol. 31 >> Issue (1): 135-147.doi: 10.11870/cjlyzyyhj202201013
马才学1,杨蓉萱1,柯新利1*,马智宇2
MA Cai-xue1, YANG Rong-xuan1, KE Xin-li1, MA Zhi-yu2
摘要: 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是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态压力视角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为研究区,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基础上采用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识别生态压力热点区,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生态源间廊道和生态压力需求廊道,从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 25 581.4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20%,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浙西浙东等地;生态压力热点区集中在上海、苏州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源地与生态压力热点区在空间上并无重叠,生态供需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失耦。(2)生态廊道网络由生态源间廊道和生态压力需求廊道组成,生态源间廊道总长度为 2 459.13 km,呈现“两纵一横”的空间格局,适宜修建宽度为1 200 m;生态压力需求廊道总长度为 1 186.71 km,呈现以生态源地为核心的空间组团特征,一般、较高、高压力需求廊道的适宜修建宽度分别为750 、550和100~200 m。(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控制区、生态过渡区、生产生活区和廊道修复区,各区占比分别为40.25%、15.40%、11.02%、33.20%、0.13%。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