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3, Vol. 32 >> Issue (8): 1677-1685.doi: 10.11870/cjlyzyyhj202308011
王建,许君利*
WANG Jian, XU Jun-li
摘要: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密度高,经济与科技发达,但庞大的能源耗费量使得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利用2015年1月~2022年5月近地层202个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分析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借助Hysplit模型确定污染物输送路线和潜在贡献区,基于此,探讨风和地形要素对污染物富集与扩散的作用。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PM2.5平均浓度为38.26 μg/m3,空间上具有西北高东南低,内陆高沿海低的特点。年均值超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站点数占26.24%和日均值存在超标的站点数比例高达92.08%,主要发生于冬季,说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仍面临严峻挑战;(2)生态优先的经济发展背景下,PM2.5浓度年均值整体以4.07 μg/(m3·a)的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尤以合肥—滁州为中心和扬州—泰州—无锡—苏州—余杭(杭州)为主线的降幅最为显著,尤其是冬季降率高达6.10 μg/(m3·a),间接说明长三角主体应对环境污染的决心和力度;(3)长三角城市群PM2.5浓度未达标天数占比对风速变化的响应非常值得关注,表现在风速大于4 m/s时,强劲的风可输送外源污染物至研究区,使其空气质量恶化,未达标(一级标准)天数占比随风速增加而升高;(4)冬季长三角城市群PM2.5显著地受北向风输送环黄海区域和邯郸—济宁—枣庄—淮安西南部—滁州沿线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影响。为此,建议长三角城市群依托经济与科技优势进行跨区域生态补偿,降低潜在贡献源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强度,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性。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