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2): 437-452.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2017
王雅捷,李晓云*,徐宗冰,刘楚杰
WANG Ya-jie, LI Xiao-yun, XU Zong-bing, LIU Chu-jie
摘要: 基于1996~20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124个水稻生产县的县级单产、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早稻、中稻和晚稻的农作物生育期,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关键气候因子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单产的影响。研究发现:(1)该区域有效积温增加对三种类型水稻单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危害热积温对水稻无显著影响,日照时长与早稻单产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降水与中稻和晚稻单产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2)分阶段研究发现,中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晚稻营养生长阶段危害热积温增加对单产有显著负向影响,长差分检验揭示中稻和晚稻生产系统对上述两阶段危害热积温变化产生了适应。(3)模拟移栽期调整,结合安全移栽期限制,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晚稻移栽提前至4月8日最有利于水稻生产。研究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分生育期种植管理提供了实证支持。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