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3): 682-692.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3017
马勇洁1,仲俊涛2*,米文宝3,方志霞1
MA Yong-jie1, ZHONG Jun-tao2, MI Wen-bao3, FANG Zhi-xia1
摘要: 青海湖周边地区生态地位突出,牧户可持续发展面临生态保护、旅游业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探究不同类型牧户生计韧性及其风险因子,对于防范和规避牧户致贫返贫、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进行生计普查,基于调整的Speranza生计韧性评价体系,从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转型能力3个维度选取体现青海湖国家公园牧户生计韧性的变量,测算不同生计类型牧户生计韧性,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牧户生计韧性风险因子。结果表明:(1)牧户生计类型选择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牧业主导型(47.30%)和兼业旅游型(31.75%)是青海湖国家公园牧户生计类型选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2)青海湖国家公园牧户生计韧性整体水平较低,不同生计类型牧户的生计韧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生计韧性水平由高到低为兼业旅游型(0.353 4)>旅游主导型(0.340 5)>牧业主导型(0.288 8)>政府兜底型(0.231 2)。生计韧性内部各维度层能力也表现失衡,其中缓冲能力最强,转型能力最弱,多样化的生计策略对牧户生计韧性水平提高具有显著效果;(3)不同风险因子对牧户生计韧性作用强度各不相同,退牧还草、旅游市场季节性波动、湖水上涨和家庭抚养比是影响生计韧性的主要风险因子。对此,应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根据季节特点和市场需求及时开发旅游产品,建立永久性淹没区牧户退牧还湖补偿长效机制,提高当地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以有效促进牧户生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