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6): 1371-.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6017
朱思吉1,吴映梅1,孙俊1,2*,柯月嫦3,陆清平1,刘佳灵1
ZHU Si-ji1, WU Ying-mei1, SUN Jun1, KE Yue-chang, LU Qing-ping1, LIU Jia-ling1
摘要: 提高乡村生计韧性、增强乡村抗风险能力,对守好我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基于区域宏观视角,从缓冲能力、调整能力和更新能力3个维度构建乡村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测度西南山区234个脱贫县的乡村生计韧性,深入探讨乡村生计韧性的整体水平与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西南山区乡村生计韧性水平从次低韧性(01365)增长到次高韧性(05069),乡村生计韧性结构从“调整能力—缓冲能力—更新能力”演变为“缓冲能力—调整能力—更新能力”;(2)西南山区乡村生计韧性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东北—西南延伸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布重心先向东北再向西南移动,且在径向上愈发均衡;(3)乡村生计韧性在全局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态势,集聚性先缓慢减弱再快速增强,冷点集聚于川滇藏区和乌蒙山区,热点集聚于川北、重庆和滇西等地;(4)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力逐渐降低,而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多样化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乡村生计韧性的提升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旨在将韧性理论融入乡村生计系统考察乡村生计韧性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为欠发达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案例。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