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07): 1479-.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7007
俞立雄1,杨锦毅1,2,高雷1,姜伟3,汪登强 1,陈大庆1,段辛斌1*
YU Li-xiong1, YANG Jin-yi1,2, GAO Lei1, JIANG Wei3, WANG Deng-qiang1, CHEN Da-qing1, DUAN Xin-bin1
摘要: 2019~2022年,在长江中游监利段设置监测断面,通过比较禁渔前后鱼卵仔鱼种类组成、资源量及多样性的变化,初步评估了禁渔对长江监利段渔业资源恢复的效果。研究表明:2019~2022年共监测到27种鱼卵,每年采集到鱼卵种类数差异不大,常见种类包括鳊、贝氏、赤眼鳟、鲢。其中小型鱼类占比下降,中大型鱼类占比有所上升。2019~2022年鱼卵规模变化不大,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禁渔后鱼卵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呈下降趋势,但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有所上升。共监测到仔鱼45种,其中2022年采集到种类数最多,为39种。禁渔后仔鱼规模明显增加,2021~2022年连续2年超过1 200亿尾,并且小型鱼类占比下降,四大家鱼、鳊、鲌等占比上升。优势种从4种增长至10种,鳊、鲢和鳡等已回归为优势种。仔鱼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呈向好趋势。以上结果表明,禁渔后长江中游仔鱼资源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大中型鱼类,鱼类群落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说明禁渔政策对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已初显成效,建议继续加强禁渔措施的执行力。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