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11): 2459-.doi: 10.11870/cjlyzyyhj202511007
陈欢,盛鹏程,陈伟,练青平,张爱菊,郭爱环,孟周,原居林
CHEN Huan,SHENG Peng-cheng,CHEN Wei,LIAN Qing-ping,ZHANG Ai-ju,GUO Ai-huan,MENG Zhou, YUAN Ju-lin
摘要: 为探究禁渔后南太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22年和2023年5月、7月、9月、11月对南太湖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8次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鉴定55种鱼类,隶属于8目12科39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数量最多(40种),占总数的72.73%。生态类型方面,南太湖鱼类以定居型鱼类(76.36%)、杂食性鱼类(40%)和中上层鱼类(40%)居多。优势种共3种鱼类,刀鲚(Coilia nasus)为第一优势种,数量占比78.90%,重量占比16.23%,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次之。生物多样性显示,南太湖水域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4.1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13;时间变化上7月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月份。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表明,南太湖水域处于未受扰动的状态,鱼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与禁渔前相比,鱼类小型化、低龄化现象减轻,物种数量、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群落处于稳定、不易被扰动的状态,禁渔效果初步显现。建议继续做好禁渔工作,加强土著鱼类资源的保护、加大监管力度,巩固禁捕成效。研究结果可为强化南太湖渔业资源管理,实施和调整禁渔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