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Vol. 14 >> Issue (1): 88-93.
田胜尼(1,2), 孙庆业(3), 王铮峰(1), 彭少麟(1), 夏汉平(1)
TIAN Sheng-ni(1,2),SUN Qing-ye(3),WANG Zheng-feng(1), PENG Shao-lin(1),XIA Han-ping(1)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可定居的植物及几种优势植物群落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铜陵各尾矿(库)场上,共有30科96属122种植物。禾本科、菊科与豆科中的草本植物,是铜陵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定居的先锋植物,具匍匐茎或地下茎的植物或具固氮能力或具种子小、易传播的特性植物,适宜在铜尾矿废弃地定居成活;几种优势植物群落基质的理化性质较未复垦区及酸化区得到明显的改善,其pH值得到缓和,N、P、有机质营养成份含量增加,重金属铜的含量下降。
[1] | 布乃顺, 胡悦, 杨骁, 张雪, 王俭, 李博, 方长明, 宋有涛. 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100-109. |
[2] | 布乃顺, 王坤, 侯玉乐, 李钢, 齐淑娟, 方长明, 渠俊峰. 半月周期的潮汐对滨海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1): 1898-1905. |
[3] | 赵新新, 金晓斌, 杜心栋, 周寅康, 刘海玲. 沿海滩涂垦殖对土壤氮总转化速率的影响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52-1559. |
[4] | 李 生,张守攻,姚小华,任华东. 黔中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84-384. |
[5] | 金相灿,孟凡德,姜 霞,王晓燕,庞 燕.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3): 388-393. |
[6] | 王海英,宫渊波,陈林武.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比较——以嘉陵江上游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2): 201-206. |
[7] | 杨世勇, 谢建春, 刘登义. 铜陵铜尾矿复垦现状及植物在铜尾矿上的定居[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5): 488-4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