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强度,是研究区域发展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藏东地区1992~2004年土地利用结构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熵2004年较1992年有所增加,但是增长幅度较小,与全国和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信息熵水平相比,藏东地区土地利用系统结构熵值较低,有序度较高。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方政策因素是导致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直接动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对土地系统熵值的时序变化也存在影响。信息熵理论反映某区域系统宏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该理论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1] | 任国平, 刘黎明, 付永虎, 袁承程. 环境约束下大都市城郊土地利用结构评价——基于信息熵和非期望产出模型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913-924. |
[2] | 闵文彬. 西藏林芝地区空气动力学阻抗估算模型适用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606-612. |
[3] | 陈宇, 单玉红, 陈银蓉. 碳氧平衡约束下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情景模型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30-2037. |
[4] | 刘兆顺, 李淑杰.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重庆万州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7): 646-. |
[5] | 刘 俊 陆玉麒.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4): 307-. |
[6] | 王晓峰, 赵璐, 解维宁.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环境质量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2): 1137-. |
[7] | 宋述军,周万村. 岷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712-712. |
[8] | 胡贤辉,张 霞,杨钢桥. 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43-43. |
[9] | 陈 雷, 周敬宣, 李湘梅.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生态水平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786-786. |
[10] | 张 健, 濮励杰, 彭补拙.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5): 578-578. |
[11] | 钱建平,周 勇,杨信廷. 基于遥感和信息熵的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以荆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51-451. |
[12] | 杨 军,刘俊卿,强德厚. 探索性数据分析在西藏气候变化趋势研究中的应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543-5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