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报道了大宁河2004年春季和2005年春季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数量、生物量以及C含量的调查结果,并应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大宁河蓄水后出现的富营养化现象和春季发生“水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建议。2004年春季,藻类优势种为美丽星杆藻〖WTBX〗(Asterionella formos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里海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和新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 neoastraea);2005年春季的优势种为实球藻(Pandorina morum)、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里海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和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WTBZ〗。2004年和2005年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和C含量分别平均为171.1×105 cells/L,12.2 mg/L,1 732.2 μg C/L和113.1×105 cells/L,10.1 mg/L,1 395.9μg C/L。对2005年春季熊猫洞采样点“水华”水进行生物测试的结果表明,P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研究认为,控制大宁河沿岸带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并减少由于农田地表径流所带来的营养输入是防止该河加重富营养化和发生“水华”的关键。
[1] | 杨洋, 张玮, 潘宏博, 顾琬雯, 郝瑞娟, 熊春晖, 王丽卿. 滆湖轮虫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832-840. |
[2] | 李文浩, 张萌, 门吉帅, 敖雪夫, 胡新艳, 欧阳珊, 吴小平. 江西仙女湖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218-1227. |
[3] | 潘晓洁, 黄一凡, 郑志伟, 邹曦, 朱梦灵, 胡莲, 万成炎. 三峡水库小江夏初水华暴发特征及原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1): 1944-1952. |
[4] | 孟顺龙, 陈家长, 胡庚东, 瞿建宏, 吴伟, 范立民, 马晓燕. 太湖蠡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1): 30-. |
[5] | 朱广伟. 太湖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水华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5): 439-. |
[6] | 曾维华.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内陆湖库水华预警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 72-. |
[7] | 尹海龙, 徐祖信. 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729-729. |
[8] | 曾 辉,,宋立荣,于志刚,陈洪涛. 三峡水库“水华”成因初探[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3): 336-336. |
[9] | 张宝雷,张淑敏,周启刚,周万村.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研究 ——以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2): 181-181. |
[10] | 吴炳方,罗治敏. 基于遥感信息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大宁河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1): 102-106. |
[11] | 李崇明,黄真理,张晟,常剑波. 三峡水库藻类“水华”预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1): 1-6. |
[12] | 刘 强, 陈 进, 黄 薇.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水华发生可能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1): 60-65. |
[13] | 王红萍,夏 军,谢 平,窦 明. 汉江水华水文因素作用机理——基于藻类生长动力学的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3): 282-285. |
[14] | 戴润泉,臧小平,邱光胜. 三峡水库蓄水前库区水质状况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2): 124-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