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9, Vol. 18 >> Issue (4): 331-.

• 生态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乌江中上游水库—河流体系夏秋季N、Si分布特征

张翅鹏1|刘丛强2*|吴  |攀1|汪福顺3|王宝利2   

  1.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3.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上海 201800)
  • 出版日期:2009-04-20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SI IN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WUJIANG RIVER IN SUMMERAUTUMN SEASON

(1.College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03,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 550002, China; 3.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0| China)   

  • Online:2009-04-20

摘要:

测定了乌江中上游的洪家渡至乌江渡水库段水体中总氮、氨氮和溶解态硅等营养物质含量,并现场测定水深、温度、溶解氧和叶绿素浓度等理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夏秋水库分层现象不断减弱期间,氮、硅的空间分布受水库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差异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特征。流域内地表水总氮含量变化不大,水库内垂直分布也较均一;7至9月份河流和水库表层水体总氮含量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为347、317和 3.00 mg/L。7、8月份水库表层水溶解态硅含量明显低于上下游水体,说明水库生物吸收作用强而导致水库滞留溶解态硅;在垂直剖面上,0~30 m 水体溶解态硅含量随水深增加而增加,30~60 m 溶解态硅含量变化不大,这反映了水库上层水体生物对硅的吸收,和下层水体溶解态硅的吸收和释放平衡。

关键词: 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总氮/溶解态硅/分布特征

Key words: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Wujiang River/cascaded reservoirs/TN, DSi,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刘爱霞,刘正军,王 静. 基于PCA变换和神经元网络分类方法的中国森林制图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1): 19 -24 .
[2] 李 娜,许有鹏, 陈 爽. 苏州城市化进程对降雨特征影响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3): 335 -339 .
[3] 张晓平,樊 杰. 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生态屏障建设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昭通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3): 310 -314 .
[4] 李书恒, 郭 伟, 施晓冬, 朱大奎. 舟山群岛海洋环境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25 .
[5] 叶 浩,濮励杰,张 健. 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产出效率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84 .
[6] 孙维侠, 赵永存, 黄 标, 廖菁菁, 王志刚, 王洪杰. 长三角典型地区土壤环境中Se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113 .
[7] 张智, 张显忠. 三峡库区泥沙对不同初始浓度硅藻生长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Sup1): 116 -119 .
[8] 时连强,李九发,应 铭,左书华,徐海根. 长江口没冒沙演变过程及其对水库工程的响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4): 458 -464 .
[9] 余 斌,李星明,曾菊新. 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空间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5): 560 .
[10] 张代钧,许丹宇,任宏洋,曹海彬,郑 敏,刘惠强. 长江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若干问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5): 605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