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9, Vol. 28 >> Issue (03): 565-576.doi: 10.11870/cjlyzyyhj201903007
王 倩1,王云琦1,2* ,马 超1,2,王 彬1,2,李一凡1
WANG Qian 1, WANG Yun-qi 1,2, MA Chao 1,2, WANG Bin 1,2, LI Yi-fan 1
摘要: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以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通量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月CO2通量平均日变化呈“U”字形,最小值出现在7月,为 -0.95 mg·m -2·s -1,最大值在12月,为0.43 mg·m -2·s -1,CO2通量正负值转换时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日碳汇时间最长,冬季日碳汇时间最短;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累积量除12月为正值(20.38 gC·m -2·mon-1),表现为碳源外,其他月份均为负值,表现为碳汇,碳积累量最多的是7月(-129.53 gC·m -2·mon-1),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生态系统呼吸、总生态系统碳交换年总量分别为 -566.49、1 196.68、-1 761.63 gC·m -2·a -1;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日间净碳交换量的主导因子,二者关系符合Michaelis-Menten模型,日间净碳交换量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大而降低,光合有效辐射PAR能解释14.1%~58.2%的日间净碳交换量变化,饱和水汽压差是日间净碳交换量限制因子,最适范围是0.5~1.0 kPa,过高和过低均会使日间净碳交换量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减弱;影响夜间净碳交换量的主导因子是5 cm土温,二者关系符合Van’t Hoff模型,夜间净碳交换量随5 cm土温增大而增加,土壤体积含水率是夜间净碳交换量的限制因子,饱和水汽压差大于或小于0.28 m -3·m -3均会对夜间净碳交换量产生抑制作用,但作用较小。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与相近纬度其他森林生态系统基本持平,总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和生态系统呼吸强度则较大。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