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4, Vol. 33 >> Issue (4): 895-908.doi: 10.11870/cjlyzyyhj202404018
• 生态环境 • 上一篇
陈彦君1,赵筱青1*,普军伟2,陶俊逸1,徐逸飞1,顾泽贤2,陶兰初3
CHEN Yan-jun1, ZHAO Xiao-qing1, PU Jun-wei2, TAO Jun-yi1, XU Yi-fei1, GU Ze-xian2,TAO Lan-chu3
摘要: 在中国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制定适应国土空间功能的低碳发展策略,对中国县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滇西北石漠化山区玉龙县为研究区,采用碳排放系数法、生命周期法、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方法,核算国土空间功能的碳源排放量、碳汇吸收量,分析其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分析碳源/碳汇效益,识别碳失衡空间,构建格网尺度下县域国土空间碳失衡综合分区。研究结果:(1) 2010~2020年玉龙县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活空间扩张迅速。(2) 玉龙县三生空间碳源/汇增加,但碳源排放量增长剧烈,呈现西高东低和东南高值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3) 2010~2020年碳源/汇效益有较大的提升,且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玉龙县碳失衡空间占总面积的47.30%,以碳源失衡为主。(4) 格网尺度下国土空间碳失衡综合分区划分为生态碳汇功能区、低碳优先发展区、生态增汇发展区、生产高碳优化区、生活高碳控制区等五个区,并提出县域内部协同减排的差异性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格网尺度下,玉龙县近十年国土空间一直以生态空间为主,但生活空间扩张加快;三生空间碳源/汇增加,但碳源量远大于碳汇量,工矿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碳排放量增长量远超生态空间的碳吸收增长量;碳源/汇效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西侧高,东南低的特征。碳失衡空间占国土面积的47.30%;根据低碳发展、减排增汇划分出5个国土空间功能碳失衡综合分区,并提出了低碳发展对策,为中国县域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