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3, Vol. 32 >> Issue (7): 1417-1432.doi: 10.11870/cjlyzyyhj202307006
张姚1,温舒珂2,张庆吉3,赵中华2,王晓龙2,段学军2,项贤领1,4*,蔡永久2,4*
ZHANG Yao1, WEN Shu-ke2, ZHANG Qing-ji3, ZHAO Zhong-hua2, WANG Xiao-long2, DUAN Xue-jun2, XIANG Xian-ling1,4, CAI Yong-jiu2,4*
摘要: 长江干流滨岸带对大型底栖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然而,有关长江中下游滨岸带水质生物学评价状况尚未可知,大型底栖动物受岸线利用类型的影响也值得进一步探究。为评估长江中下游干流滨岸带水生态环境,2017年5月对沿江近岸53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双壳纲、腹足纲、软甲纲和多毛纲在中下游滨岸带的分布差异较大,与盐度、流速、附着基质及沉积物粒径等因素有关。生物学污染指数(BPI)显示长江中下游水体处于轻度—中度污染,入海口附近异常低的BPI值可能与多毛纲和淡水壳菜大量生长有关。非度量多维度排序(NMDS)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受氨氮、硝态氮、磷酸盐、叶绿素a、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河蚬、中国淡水蛏、淡水壳菜、铜锈环棱螺、方格短沟蜷、光滑狭口螺和日本沼虾主要分布于湿地和自然岸段附近,摇蚊幼虫和寡毛纲多位于城市和河口岸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布受到岸线利用类型和理化因子的制约,为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评估及水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