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4): 705-720.doi: 10.11870/cjlyzyyhj202504001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下一篇
辛冲冲1,李玉姣2,3,张帅4*
XIN Chong-chong1,LI Yu-jiao2,3, ZHANG Shuai4
摘要: 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基于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 069个区县碳排放强度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发展趋势和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所辖区县碳排放强度总体均呈稳步下行态势,其离散程度和绝对差异也均有下降,绝对差异有所缩小,其中长江经济带整体与上中下游所辖区县的碳排放强度均存在多极分化现象但趋于弱化。(2)长江经济带所辖区县碳排放强度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地区不均衡程度总体居于高位但有所缓解,其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是超变密度,平均贡献率近40%,其次是地区内差异,平均贡献率约为33%,最后是地区间差异。(3)长江经济带县域尺度碳排放强度的区位分布呈偏东北-偏西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其分布重心表现为先向西南再折返向西北的趋势。局域空间集聚模式主要是以“低-低”型集聚为主,其集聚的区县较多且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上游的四川东部和重庆西南部、中游的湖南和江西大部及湖北大部。基于此,应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推进减排降碳工作,增强区县间的空间联动性和协调性,优化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与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等方面着力,协同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