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8, Vol. 17 >> Issue (6): 831-831.
刘 宁1,2,吴小庆1,2,王志凤3, 王 远1,2,陆根法1,2,温剑锋1,2
LIU Ning1,2, WU Xiaoqing1,2, WANG Zhifeng3, WANG Yuan1,2, LU Genfa1,2, WEN Jianfeng1,2
摘要: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如何准确评价当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以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建立了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评价方法。通过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和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3个工业园区的案例研究得出样本指标中对生态效率影响最大的3个主成分和样本主成分的排名,以及生态效率进行比较排序,发现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总体生态效率最高,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次,苏州高新区则相对较差。根据各园区在各主成分的效率比较,指出各园区有待改进的环节。具体说明主成分分析在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中的运用及优点。
[1] | 刘云强, 权 泉, 朱佳玲, 王 芳. 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率——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395-2406. |
[2] | 顾铮鸣, 金晓斌, 沈春竹, 金志丰, 周寅康. 近15a江苏省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53-2462. |
[3] | 卢德彬, 杨建, 毛婉柳, 禹真, 王祖静, 白彬. 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重构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238-246. |
[4] | 杨超杰, 贺斌, 段伟利, 李冰, 陈雯, 杨桂山. 太湖典型丘陵水源地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平桥河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273-281. |
[5] | 王秀, 王振祥, 潘宝, 周春财, 刘桂建. 南淝河表层水中重金属空间分布、污染评价及来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297-303. |
[6] | 任俊霖, 李浩, 伍新木, 李雪松.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37-1544. |
[7] | 陈会广, 夏红, 肖毅, 李炜玮. 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8): 1331-1336. |
[8] | 简敏菲, 简美锋, 李玲玉, 汪斯琛, 余厚平, 余冠军. 鄱阳湖典型湿地沉水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65-772. |
[9] | 吴小庆, 王远, 刘宁, 陆根法.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江苏省区域生态效率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0): 890-. |
[10] | 李宗尧,|杨桂山.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124-124. |
[11] | 诸大建,邱寿丰. 作为我国循环经济测度的生态效率指标及其实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1-1. |
[12] | 郑海霞, 童菊儿, 郑朝洪, 徐 扬.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35-435. |
[13] | 刘耀彬,陈志.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6): 679-679. |
[14] | 王云琦,王玉杰,朱金兆.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6): 775-780. |
[15] | 杜 耘, 陈 萍,Kieko SATO, Hajime AOE, 何报寅. 洪湖水环境现状及主导因子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4): 481-4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