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改革以及分权体制的逐步形成,在中国的区域内地方政府间营造了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竞争型区域管治”(CMRG)形态。通过长江三角洲的实证考察,论述了竞争型区域管治的形成机制、特征与模式。通过对5种主要竞争型区域管治模式的总结,揭示了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竞争型区域管治”的内容、方式、手段、模式也处于不断的演化与更新之中,并指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势将从根本上影响着区域管治的形式与进程。最后对竞争型区域管治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认为将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的趋势:①管治体系的网络化趋势;②管治方式由直接控制向多元方式影响转变;③多元主体间伙伴关系的逐渐建立。
[1] | 汪聪聪, 王益澄, 马仁锋, 王静敏. 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以长三角洲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01): 1-11. |
[2] | 叶潇潇, 赵一飞. 基于聚类分析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Z1): 17-24. |
[3] | 潘坤友, 曹有挥, 吴威, 梁双波, 魏鸿雁. 长江三角洲班轮公司挂靠港选择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704-1710. |
[4] |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陈晓艳.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016-1023. |
[5] | 温康民, 史军, 马井会. 1961~201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霾日季节特征及变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621-629. |
[6] | 陈肖飞, 姚士谋, 张落成. 199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21-1527. |
[7] | 吴国清. 上海都市旅游与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互动响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7): 597-. |
[8] | 尚正永, 张小林.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1): 997-. |
[9] | 许乃政 , 张桃林, 王兴祥, 刘红樱, 梁晓红.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无机碳库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1): 1038-. |
[10] | 陈多长. 长江三角洲局部地区土壤污染的社会经济原因及其对策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0): 943-. |
[11] | 向云波,徐长乐,彭秀芬.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661-661. |
[12] | 肖亚丽, 蒋大和.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5): 549-549. |
[13] | 李书恒, 郭 伟, 施晓冬, 朱大奎. 舟山群岛海洋环境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25-425. |
[14] | 赵言文,, 施毅超,胡正义, 牛高华| 孙 燕.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保护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61-461. |
[15] | 王书国,段学军,姚士谋.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05-4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