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9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5-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区域可持续发展
    过江通道建设对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影响——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吴威 陈雯 曹有挥
    2009, (5):  397. 
    摘要 ( 26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苏通大桥及沪崇苏通道的建设将引致区域交通格局的演化,从而对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相对落后的南通市而言,快速过江通道建设既是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1)交通可达性改善明显,南向联系趋于便捷,运输成本相应减小,要素集聚呈现加速态势,但优质要素面临流失威胁;(2)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但以低层次产业为主,进一步加大了产业层次提升的压力,同时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和散乱布局,使得空间开发无序风险加剧;(3)进入上海都市圈的紧密圈层,有望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次中心城市,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为促进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在推进都市区建设、促进要素集聚、空间资源的合理和统筹利用等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区域政策。

    江苏省沿江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与转移
    袁 丰 陈江龙 吴 威 薛俊菲
    2009, (5):  403. 
    摘要 ( 26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针对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后,制造业空间可能存在的变动,在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专业化指数和基尼系数2种方法来定量分析江苏省21个沿江省级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和转移态势。结果表明:(1)2002~2006年江南沿江开发区通过向江北沿江开发区转移部分传统产业,逐渐形成了江南沿江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心”和江北沿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围”的空间分工格局;(2)江南沿江开发区内部、江北沿江开发区内部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工关系;(3)受开发区发展阶段、区域产业政策、本地化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并未发现理论预期的普遍存在的产业集聚现象,仅纺织服装、石化、电力、塑料橡胶等产业呈现集中趋势.

    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
    杨志荣 靳相木
    2009, (5):  409. 
    摘要 ( 24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为实证研究区域对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就规模效应而言,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发展阶段;(2)浙江省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要素的投入最为敏感,其中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量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为 0.247 3、0.538 5 和 0.321 6;(3)固定资产投入在研究期间是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贡献率达到6823%,而劳动力要素与土地要素则分别为2346%和625%;(4)浙江省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在研究期间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被资本要素与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而劳动力要素则难以被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有效替代,劳动集约型产业应该成为浙江省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自然资源
    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略论
    黄锡生 王 江
    2009, (5):  416. 
    摘要 ( 24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我国的国际河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国际河流的利用主要分为国际河流的航行利用和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利用2个方面。我国对国际河流的利用主要表现为对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完善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我国既充分、合理,又合法、有据地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消除国际舆论中“中国水威胁论”的不良影响;缓解国内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发展流域经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运用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情况和对外谈判进行探讨。检视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存在诸多问题。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理念不协调;国际河流水资源污染防治立法视野狭隘;双边或多边区域性专项水协定缺失等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应采取调整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理念;坚持“公平利用”原则,维护我国权益;健全双边或多边的区域性专项水协定体系;拓宽立法视野,兼顾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和保育;保护国际河流水环境等措施,规制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FAHP-PP模型
    戴天晟 孙绍荣 赵文会 顾宝炎
    2009, (5):  421. 
    摘要 ( 28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借鉴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并充分考虑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所忽略的某些环境因素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由区域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社会协调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4个子系统及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等特性以及系统评价的公正、客观要求,为规避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影响,分别应用主观性较强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客观性较强的投影寻踪模型(PP)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以实现优势互补,以此建立了区域水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模型(FAHPPP),然后通过以上海市1998~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为例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曾小凡 翟建青 苏布达 姜 彤 朱 进
    2009, (5):  427. 
    摘要 ( 30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长江流域146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逐年气温资料,选用EOF和REOF方法识别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空间变化特征,并对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变化敏感区域进行时间演变分析和突变检测。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主要有2种空间振荡型(即全流域气温变化趋向一致型和流域内气温变化存在东西向差异型),3个变化敏感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南部和金沙江流域)。3个变化敏感区域的年平均气温都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升高,且均在90年代后期呈突变增加,其中金沙江流域升温趋势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a。全流域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距平空间分布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流域都为升温趋势,其中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和金沙江流域是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

    农业发展
    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的实证研究
    杨怀宇 王春晓 郭宗香 杨正勇
    2009, (5):  432. 
    摘要 ( 26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对于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有重大意义,而农业生态系统价值往往集中于食物的供给价值,而生态系统的调控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往往被忽略。空气调控服务属于生态系统调控服务中的一种,通过按季度检测池塘养殖水体的叶绿素a含量,计算养殖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再以工业制氧法、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估算了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总价值为63 42248 yuan/a〖DK1〗·hm2。考虑到系统内部耗氧和向系统外释放含碳气体导致的价值损失,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总净价值为28 88674 yuan/a〖DK1〗·hm2,其中固碳净价值为 25 46328 yuan/a〖DK1〗·hm2,释放氧气的净价值为3 42346 yuan/a〖DK1〗·hm2。相较44 0221 yuan/a〖DK1〗·hm2的池塘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价值,空气调节服务价值超过养殖水产品市场价值的一半以上,表明池塘养殖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研究认为,由于池塘藻类的高增长率,常规水产池塘养殖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高于一些种植业生态系统的空气调节服务价值。

    生态环境
    太湖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水华的关系
    朱广伟
    2009, (5):  439. 
    摘要 ( 24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太湖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太湖不同湖区、不同季节水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北部的入湖河口区、几个湖湾、湖心区、西南湖区、东部湖区水体的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氮、磷、叶绿素等富营养化指标差异显著。入湖河口区的高锰酸盐指数和营养盐含量高于南部湖区数倍,也明显高于北部湖湾区,这反映出太湖西北部入湖河道污染对太湖影响显著。不同季节太湖水质指标也差异显著,冬春期(12~次年5月份)水体的氮含量高于夏秋季(6~11月份)近1倍。水质季节性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了外源输入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太湖水质的时空异质性既受太湖湖泊形态特征本身的影响,也更多受到外源污染的影响,解决太湖的蓝藻水华问题,首先要在太湖的外源污染控制方面取得突破.

    区域可持续发展
    赣江源头流域植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刘志勇 赖格英 潘少明
    2009, (5):  446. 
    摘要 ( 27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2个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Topmodel模型),对赣江流域的源头——梅江流域20年内的植被变化所造成的生态水文响应做出了模拟研究。根据2个模型不同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模拟方案,使用SWAT模型模拟径流量的变化,Topmodel模型模拟汇流过程的变化。模拟得到的结果是:排除研究时间段内流域气候变化的影响,仅变换流域下垫面的属性,植被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产生了明显影响,在整个梅江流域的范围内,2000年的年径流总量比1987年增加了146%;在其子流域——琴江流域,1995~2000年的7次洪峰峰值径流出现时间比1987年延迟,峰值径流量减少约5%。这说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该流域内进行的植树造林和国土整治工作,即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对流域的生态健康具有良好的回馈效应。

    生态环境
    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景观敏感度评价
    覃 婕 周志翔 滕明君 王燕燕 史梅容
    2009, (5):  453. 
    摘要 ( 22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合理开展森林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应用RS和GIS技术,并结合小班调查,对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的景观生态敏感度和景观视觉敏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中,高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6%,主要包括荒山、废弃采石场和少量灌木林地,应尽快进行生态恢复。中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35%,主要为水域、农田、部分苗圃和建设用地,可重点开展森林植被恢复和景观建设。低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19%,主要是森林覆盖区域、部分苗圃和居民点,应重点加强保护。一级视觉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沿道路两侧坡度大于20°的近景带,应以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为主。二级视觉敏感区主要是坡度较小的近景带和山体的中、远景带区域,可视性强,应重点开展景观改造。三级视觉敏感区主要是中、远景带中的平坦地带,包括农田、苗圃、居民点等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在不影响整体风貌和视觉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建设。四级视觉敏感区为不可见区域或低可见区域,坡度大,可及性差,不宜规划建设项目。

    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卜红梅 党海山 张全发
    2009, (5):  459. 
    摘要 ( 32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5年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Autoregression 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1957~2004年)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年度和春、夏、秋、冬4季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近50年来金水河流域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暖干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升了111℃,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年平均气温增幅最大,达到06℃;季节变化中,冬季增温最显著(〖WTBX〗p〖WTBZ〗<001)。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下降了1196 mm,在1985~1997年间,降水量呈现显著波动下降趋势,最大降幅为3452 mm;而季节变化中,夏季下降最明显。在未来10年,流域内气温将持续增加,年平均气温将增加013℃,降水量将逐年减少,年平均降水量将减少78%。金水河流域过去近50年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加剧了流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从一定程度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安全构成了威胁。

    红枫湖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罗世霞 朱淮武 张笑一 关小满
    2009, (5):  466. 
    摘要 ( 240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将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对贵阳红枫湖水样中16种美国环境保护署优控的多环芳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枫湖水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为0167 1~0336 4 μg/L,与国内其它水系相比,湖中存在多环芳烃轻度污染。7种(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多环芳烃的总量未超出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对多环芳烃规定的限值,但作为饮用水源,红枫湖水中的苯并(a)芘含量已超出我国标准GB3838-2002中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苯并(a)芘限值,并且苯并(a)蒽、〖JX-*9〗〖SX(B-25x〗〖HT7,5”〗艹〖〗〖HT6”,5”〗屈〖HT5”〗〖SX)〗〖JX*9〗、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的含量也超过了美国环境保护署地表水水质标准限值。通过多环芳烃特征参数的比值,分析了红枫湖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污染源分析表明,湖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燃烧源,包括木材、煤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同时也有一部分多环芳烃是来源石油类物质的输入.

    乌江流域石灰土中铀等元素形态与铀活性
    宋照亮 朱兆洲 杨 成
    2009, (5):  471. 
    摘要 ( 23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中国西南乌江流域石灰土为例,运用逐级提取(Sequential Extraction,SEE)技术,并结合化学成分和相关参数数据,研究了石灰土中铀(U)等元素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石灰土中U的活动性及释放潜力,旨在增进对U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了解,同时也为流域U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灰土中Mn主要存在于锰(氢)氧化物中,Ca主要存在于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中,P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和有机质中,U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等残留部分中,其次赋存于有机质结合部分和碳酸盐矿物中;②石灰土剖面中活动态U所占的比例为10%~30%,平均17%,说明石灰土中的部分U在酸性和氧化-还原界面等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迁移活性,即在上述条件下,石灰土中的部分U可释放进入周围水体或植物中;③石灰土中U的潜在释放量为036~150 g/t,平均U潜在释放量为076 g/t,因此,在酸雨和侵蚀等作用下,石灰土U释放可显著提高乌江河水U通量。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特点
    王四海 杨宇明 王 娟 李昊民
    2009, (5):  477. 
    摘要 ( 280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随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简称SEA)的发展,SEA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由于受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用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以致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内容不够具体和全面。从生物多样性的景观、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4个层次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在SEA中应用的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景观层次影响评价可以通过寻求易于测度的关键景观要素进行评价,宏观把握景观变化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影响趋势;生态系统层次影响评价应充分考虑各种替代方案的比较,避免敏感目标的生物多样性重大损失;物种层次的影响评价选择重要的目标物种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受研究水平限制,基因层次的影响评价还不具有普遍意义。

    底泥厌氧环境和光照对菹草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
    吴 娟 成水平 吴振斌
    2009, (5):  482. 
    摘要 ( 25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向底泥中投加不同量的蔗糖使其发生厌氧反应以模拟不同程度的底泥厌氧环境,研究这种环境和光照强度对菹草石芽萌发和幼苗生理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底泥厌氧环境能显著降低菹草石芽的最终萌发率,且低光照会加剧这种趋势;尽管低光照不一定会提高最终的萌发率,但对提早石芽的萌发是有利的。在01%蔗糖投加处理中,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平均为250和1928 mg/g FW),其后随投加量的升高而降低,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却一直呈上升趋势,最高时达到024 mg/g FW ,但低光照却使它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不受底泥厌氧水平的影响,但随着光照减少而降低。随着厌氧水平的增加(从对照到05%蔗糖投加量),菹草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但在10%蔗糖投加处理中活性降至最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研究结论是:底泥厌氧对菹草石芽萌发影响显著,这种影响可能比低光照的限制作用还要重要。轻度的厌氧环境反而能促进菹草幼苗的生理代谢,但随厌氧水平的升高对碳氮平衡和其它生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底泥厌氧环境对菹草幼苗的抗氧化系统也有明显刺激作用。

    ArcGIS支持下的样本稀疏山区空间插值模拟探讨
    秦建成
    2009, (5):  489. 
    摘要 ( 25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样本稀疏地区空间插值法对区域化变量的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cGIS 90,在分析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基于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特性空间预测模拟模型,对比了传统方法与改进方法空间插值精度,实现了数值插值在复杂地理环境区域的应用,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坡度等地理因子的土壤基础环境因子的空间预测模拟模型,突破以往只能描述土壤属性在水平方向变化的局限,较客观、合理地反映土壤属性随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的立体变化特征;(2)基于不同土壤类型回归模型来增加样本点以推断评价指标在无取样地区的分布状况的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数学理论支撑,有效降低了插值误差,提高了评价精度,使评价结果更加接近现实。

    自然灾害
    河南省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朱业玉 顾万龙 王记芳 程炳岩 潘 攀
    2009, (5):  495. 
    摘要 ( 25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河南1961~2006年50个气象站台站汛期(6~8月份)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95%降水分位数为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建立不同站近46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分析等统计技术方法,对河南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变化上总体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而且汛期降水量的比重与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高低存在着很好的一致性;空间分布上主要有全省一致型、西北东南型、南阳盆地型和中部分布型等4种类型,其中全省一致分布型为最主要的空间模态;年际变化趋势各地有所不同,豫西、豫南区为减少趋势,而豫中、豫北、豫东和豫西南区表现为增加趋势,而且在振荡形态上各有同异,以2~8年和1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最为普遍。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