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2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1-10-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于F-AHP的产业转移后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孙 君| 郇红艳
    2011, (10):  1157. 
    摘要 ( 1358 )   PDF (3568KB) ( 3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着系统思想, 运用FAHP法,依据现有相关数据和多位专家意见,从产业自身发展、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与区域社会发展、产业与区域资源环境发展4个模块30个指标构建产业转移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包含指标间模糊关系矩阵和面向参评产业的模糊评价矩阵的评价模型。通过模型评价了2006~2009年江苏苏北各市转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模型结果表明:苏北五市近年来承接的产业已获得较好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从可持续发展度的分值来看,苏北各市转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还不高;相比于传统产业,各市目前转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但苏北五市承接的产业有较大的同构性。因此,苏北各市下一阶段应优先发展比较优势产业,错位承接转移产业并考虑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

    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杨 山 | 张武根 | 李荣军
    2011, (10):  1164. 
    摘要 ( 1400 )   PDF (4403KB) ( 2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合评价现行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实施基本情况,能够全面检测区划实施和管理中的成效与不足,进一步提高新一轮区划编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从而增强新一轮区划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特殊性和对数模型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的可行性,从区划的执行情况、协调情况、实施效益和实施影响等4个方面,设计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用于定量评价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实施基本情况。结果表明,对数模型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简便、操作性强,可信度高,评价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度高。现行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区划得到了有效的执行,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度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湖北“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层级结构
    孙平军| 丁四保| 修春亮| 魏 冶
    2011, (10):  1172. 
    摘要 ( 1699 )   PDF (25724KB) ( 7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城市化的内在协调性是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国民生计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城市化概念与内涵的认知——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 城市化总量时序演变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综合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趋势,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粗放增长的内在特征;② 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城市化导向型向经济城市化导向型转变的过程;③ 城市化相关系数的时序演变与人口城市化集聚程度>空间城市化集聚程度>经济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演变趋势密切相关,表明综合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地域协调性最高,而与经济的最低;④ 城市化等级体系空间结构及其时序演变具有首位度城市层级结构、城市层级结构动态演变,以及城市化地域协调性不强等特征;最后就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湖北省今后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自然资源
    江西大鄣山夏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李朝晖, 华 春, 虞蔚岩, 任源浩, 周梅仙, 朱 杰, 吴鑫伟, 汪凤月
    2011, (10):  1180. 
    摘要 ( 1360 )   PDF (2737KB) ( 2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西大鄣山夏季鸟类资源及其生境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计算其物种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及不同生境群落间的相似性。共记录江西大鄣山夏季鸟类13目31科78种,其中留鸟45种,夏候鸟21种,冬候鸟7种,旅鸟5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种,省级保护鸟类22种;结果表明:东洋种鸟类占有明显优势(500%),古北种次之(282%),广布种占218%。白头鹎(〖WTBX〗Pycnonotus sinensis)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WTBZ〗)为当季优势种。6种群落类型中,ShannonWei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排序均为:阔叶林>农田居民区>针阔混交林>溪流水域>灌木草丛>针叶林。Pielou指数排序为:针阔混交林>溪流水域>阔叶林>农田居民区>灌木草丛>针叶林。Sorenson指数中阔叶林针阔混交林(〖WTBX〗S〖WTBZ〗=048)为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森林管理和鸟类保护提供依据

    克氏原螯虾亚成体和幼体对不同氨浓度水环境的选择
    陈 婷| 张 蕾| 唐建清| 黄 成
    2011, (10):  1186. 
    摘要 ( 1316 )   PDF (2696KB) ( 1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NH4Cl为主要成分配比成不同浓度的氨溶液,以Y型水迷宫为水环境的选择实验装置,从克氏原螯虾的行为学角度出发,探究其对不同浓度氨溶液的趋避选择性。实验共设置5个浓度梯度:4750、7125、9500、14250和19000 mg/L,其pH值为70,水温为20±05℃。以体长为501±043 cm的克氏原螯虾亚成体及体长为075±015 cm的幼体为实验对象,在Y型水迷宫中的两个选择区中分别放入污水和清水,供实验虾进行选择,记录选择清水和污水的次数及未作出选择的次数,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的二项分布检验。结果表明亚成体在氨浓度4750、7125、9500及14250 mg/L时,没有明显选择性,在氨浓度19000 mg/L时,显著避开污水;幼虾在氨浓度4750 mg/L时,没有明显选择性,在氨浓度7125和9500 mg/L时,显著避开污水,当氨浓度达到14250 mg/L及以上时,出现中毒症状,丧失选择能力。该结果证明克氏原螯虾对高浓度的氨氮型污水不仅没有偏好,而且当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会主动躲避,或躲避不及发生行为异常乃至死亡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的扩散风险分析及分级管理
    周曙东| 周 桢
    2011, (10):  1191. 
    摘要 ( 1314 )   PDF (3906KB) ( 3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外来入侵动物给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正确分析外来入侵动物的扩散风险对控制其在国内的扩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外来动物扩散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食人鲳〖WTBX〗(Pygocentrus nattereri)、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WTBZ〗等几种典型的外来入侵动物作为评估对象,通过扩散风险计算模型评估出扩散风险的大小,设置阈值对不同入侵动物的扩散风险进行了分级,最终将外来入侵动物的风险分为4个等级: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以及低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不同扩散程度的外来动物提出了相应的分级管理对策,以期提高政府管理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的效率

    基于格网单元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应用
    马昕炜|曾永年
    2011, (10):  1198. 
    摘要 ( 1351 )   PDF (13291KB) ( 2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减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格网单元为基础,结合PSR模型和生态安全评价法,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定量评价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综合评价了规划实施前后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有改善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7819%,说明新的规划对全区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积极影响。其中,水土流失指数处于安全和较安全的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6017%,全区水土流失状况略有好转,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仍是用永定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之一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机制分析
    张落成| 刘存丽
    2011, (10):  1205. 
    摘要 ( 1352 )   PDF (791KB) ( 4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太湖流域土地总面积36 895 km2,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部分区域,其中,江苏占53%,浙江占33%,上海占14%。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按下垫面可以分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4种类型。采用2005年土地详查数据与上次防洪规划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耕地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下垫面,占土地总面积的36.6%,建设用地占土地占面积的23%,与耕地的矛盾十分尖锐,水域面积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14.5%。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耕地面积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地区在太湖流域江苏部分,两省一市建设用地均有30%左右的增长幅度,土地围垦得到有效控制,水域面积略有下降。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效益驱动与土地管制差异是造成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洪泽湖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
    徐嘉兴 |李 钢 |渠俊峰 |何林帮
    2011, (10):  1211. 
    摘要 ( 1565 )   PDF (18356KB) ( 4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多时点 TM/ETM影像解译数据,运用遥感、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洪泽湖地区近 18 a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揭示该地区内各种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得出3个时期景观类型分布特征、景观格局变化的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整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林地先增后减及草地和水域略有增加;(2)研究区景观结构和景观异质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升,在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的同时,各景观类型间差异缩小,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和破碎化。最后,指出人类活动,尤其是经济建设是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方 晰 |洪 瑜 |金文芬 |陈仕栋
    2011, (10):  1217. 
    摘要 ( 1268 )   PDF (785KB) ( 3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长沙市南郊山地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撂荒地、苗圃地、坡耕地)研究了城乡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集中在1~0.05 mm和<0.001 mm两个粒级范围内,土壤质地以重壤土和轻粘土为主。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减弱,土壤砂粒(1.0~0.05 mm)、土壤粉粒(0.05~0.01 mm)百分率逐渐下降,<0.01 mm的土壤物理性粘粒百分率增加。自然、半自然状态利用方式的林地(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普遍较高,土壤密度低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地,而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含量普遍高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地

    生态用地的环境功能及空间整合——以南京市为例
    张 磊| 万荣荣| 胡海波| 董雅文
    2011, (10):  1222. 
    摘要 ( 1296 )   PDF (864KB) ( 2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地区的生态用地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与生境退化的影响,而且还应重视生态用地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调节与改善效应。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生态用地保护对维护其“山水林城”的环境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得出全市生态用地占土地面积的15%,按功能的适宜性与相近性,归并划分出水源涵养、河湖湿地、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4个类型区,且前两个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优势;选取表征环境功能重要性的12个指标,评价得到极重要区占全市生态用地19%,较重要区占56%,重要区占25%;综合考虑生态用地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空间发〖JP2〗展的环境调控作用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协调,构建包含11个环境源强的4个生态环境调控组团,提出了禁止、限制各类活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基于DEA的中国农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变化
    赵雲泰 | 黄贤金 | 陈志刚 | 彭佳雯
    2011, (10):  1228. 
    摘要 ( 1351 )   PDF (15142KB) ( 2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DEA和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方法研究分析2000~2008年我国省域和区域层面农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变化,为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各项平均效率水平一般,超过80%的省份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状态;(2)农地非农化效率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3)农地非农化平均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而生产效率的明显改善得益于技术进步;(4)东部和东北地区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上升显著。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农地非农化存在要素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现象,效率提升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规模集聚能力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存在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虽然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地化效率变化提升明显,但能否成为农地非农化指标增加的依据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生态环境
    江苏省13城市1996~2008年碳排放时空变异分析
    李阿萌 |张京祥 |肖 翔
    2011, (10):  1235. 
    摘要 ( 1575 )   PDF (13486KB) ( 5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运用秩相关系数、变差系数、曲线拟合等方法,以市域为基本单元,以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脱钩指数等为指标,对江苏省1996~2008年的碳排放时空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近13 a来,江苏省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13%,2008年已达20 000万t;经济较发达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较大,但碳排放强度相对不大;经济落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小,但碳排放强度增加较快。(2)江苏省13城市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差异在不断缩小。(3)从人均碳排放看,江苏省及各市人均碳排放都随人均GDP呈线性增加关系,而南京、苏州、扬州、徐州作为各个区域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人均碳排放随人均GDP增加最快。(4)从碳排放强度看,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呈倒U型曲线关系,其拐点在人均GDP 25万元左右;但是各个城市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呈波浪型曲线关系。(5)从脱钩指数看,脱钩水平受经济政策、产业结构、清洁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

    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王 圣| 王慧敏| 陈 辉| 孙雪丽| 李亚春
    2011, (10):  1243. 
    摘要 ( 1394 )   PDF (754KB) ( 2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江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碳排放呈增长趋势。为了研究影响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的因素,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均呈指数增长趋势,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比较有限,经济发展是造成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以江苏省两个典型工程为例
    肖建红 |陈东景 |徐 敏 |于庆东
    2011, (10):  1248. 
    摘要 ( 1495 )   PDF (1066KB) ( 2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围填海工程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运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性市场法(如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第Ⅰ类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第Ⅱ类方法)两类方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和南通市通州区滨海新区两个典型的围填海工程为案例,从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进行了围填海工程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结果表明:(1)两个典型案例第Ⅰ类方法的评估结果分别为0818 2×108元/a和0696 2×108元/a;(2)第Ⅱ类方法的评估结果分别为1273 9×108元/a和1186 0×108元/a;(3)用两类方法的评估结果作为生态环境损失值区间,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围填海工程生态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垦殖后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景观设计途径——以长江新济洲滩为例
    俞孔坚| 陈义勇 , 王春连| 李迪华
    2011, (10):  1255. 
    摘要 ( 3941 )   PDF (41933KB) ( 35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长江南京段新济洲滩是一处由心滩不断扩大形成的洲滩湿地,由于人类长期垦殖、修筑垸堤等活动,导致洲滩湿地的景观格局和过程发生根本性改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参照Steinitz景观设计六步骤模式,构建了描述、过程、评价、改变、评估和决策模型,探讨洲滩湿地的生态恢复途径,指出拆除垸堤、去除人类过分干扰是新济洲滩生态恢复的关键,恢复自然洪水过程、让自然做功、恢复季节性湿地及生境是其基本途径。模拟维持现状、拆除圩堤、拆除防洪堤3种预景,分析不同预景洲滩湿地面积、生物栖息地面积变化,结果表明拆除防洪堤将使洲滩季节性、洪水泛滥湿地面积所占比重分别将由5%、4%增加到56%、24%,长江鱼类、龟鳄类、涉禽类栖息地面积所占比重由7%、11%、5%分别增加到21%、75%、56%。湿地是重要的景观生态系统,利用Steinitz六步骤模式进行生态恢复途径的探讨,对其他湿地生态恢复的规划和设计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南京近城市河流沉积物营养水平与磷形态的空间分布
    叶宏萌 |袁旭音 |徐荆棘
    2011, (10):  1262. 
    摘要 ( 1423 )   PDF (1085KB) ( 2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近城市河流位于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带,其环境现状反映城市化过程对河流的影响。通过不同断面的样品研究了南京近城市河流——秦淮新河沉积物中主要营养元素与磷形态的空间分布,分析其变化特征和污染成因。研究表明,不同河段由于受人为活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营养程度差异较大。河流表层沉积物的TOC、TN和TP范围分别为307~3497 g/kg、830~2 370 mg/kg和447~3 517 mg/kg,磷的形态显示FeP或CaP>OrgP>>AlP>DP,其中FeP和CaP二者之和占TP的70%以上,两者均可指示营养化程度的轻重。通过西善桥段和入江口段柱状沉积物分析表明,营养元素和磷形态垂向上均呈现明显的“沉降降解堆积”三段式变化,西善桥段以FeP为优势形态,占TP的431%~505%,入江口段以CaP为优势形态,占TP的463%~603%。通过不同河流磷含量的对比,表明秦淮新河作为近城市河流,营养水平介于一般的乡村河流与城市河流之间,并且优势形态磷空间分布带有区域性,表明长三角的城市化对近郊河流的影响是局部的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期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负荷研究
    娄保锋| 臧小平| 吴炳方
    2011, (10):  1268. 
    摘要 ( 1665 )   PDF (897KB) ( 5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污染源监测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库区化学需氧量(CODCr)和氨氮总污染负荷现状及历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上游。近5 a来,进入三峡水库的CODCr污染负荷平均为528.6万t/a,氨氮负荷平均为7.28万t/a,其中上游来水和库区CODCr负荷约为443.2万t/a和85.42万t/a,分别占83.8%和16.2%;上游来水和库区氨氮负荷约为4.75万t/a和253万t/a,分别占652%和348%。废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重庆主城区。1997~2009年,尤其是三峡水库蓄水运用期内,库区废污水排放总量随库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显著增加,但主要污染物CODCr和氨氮排放量增加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尤其是生活污水中的COD Cr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说明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尽管如此,库区和上游水污染防治仍然不容疏忽

    CE-QUAL-W2在紫坪铺水库的应用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
    李 艳,邓 云|梁瑞峰, 脱友才
    2011, (10):  1274. 
    摘要 ( 1449 )   PDF (690KB) ( 4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宽度平均立面二维水动力模型CEQUALW2,对紫坪铺水库水温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库区实测资料进行了模型的参数率定及验证。库区及下泄水温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显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库区垂向水温分层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升温期电站下泄水温变化,证实该模型对紫坪铺水库的水温模拟是适用的,也可为同类型水库提供参考。经参数灵敏度分析,发现水温模拟对模型中的风遮蔽系数与动态光遮蔽系数最为敏感,其余参数影响不明显,可取模型默认值。其中风遮蔽系数增大,风速加大,水库表层温度降低,水库垂向混合作用增强,温跃层下移,水温分层明显减弱,库底水温明显提升;动态光遮蔽系数增大,入射的太阳辐射增强,水库上层40 m水体温度升高,中下层水体温度无明显变化

    工业水环境监管契约研究
    赵 爽| 王慧敏| 仇 蕾
    2011, (10):  1279. 
    摘要 ( 1293 )   PDF (939KB) ( 3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工业污水排放的有效监管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分析了我国目前监管主体所处的困境,考虑中央监察与公众参与的监督约束作用,构建了水环境监管体系。并设计出具有激励约束惩罚效力的水环境监管契约,建立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求解得出监管契约中污水排放标准、监管频率、补偿额度以及罚款数额的最优值。在此基础上,以太湖流域两个成本类型差异较大的印染企业为例,定量设计两级水环境监管契约,分析公众参与程度和地方政府庇护企业程度对契约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可以有效降低罚款额度,削减政企矛盾;当公众参与程度和惩罚额度一定时,通过环境问责等制度降低地方政府庇护企业的程度,能够减小监管频率,从而削减监管执行成本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