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0, Vol. 29 >> Issue (4): 911-918.doi: 10.11870/cjlyzyyhj202004012
魏文志1,吴霆2,王家军2,王柳富1,张莹莹1
WEI Wen-zhi1, WU Ting2, WANG Jia-jun2, WANG Liu-fu1, ZHANG Ying-ying1
摘要: 摘要: 浮游动物常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示生物,但多集中于湖泊和水库等大型自然水体中。基于放养密度和搭配水生植物不同,中华鳖有不同的池塘养殖模式,而呈现出不同的水生态环境。通过调查鳖-单养、鳖-莲、鳖-生态和鳖-菱4种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水质指标和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了解不同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富营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鳖-单养模式DO、NH4+-N、NO2--N、TN、TP、COD、Chl 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显著高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SD显著低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P<0.05);养殖池塘中共记录枝角类6属7种,哲水蚤3属3种,剑水蚤6属6种,共同优势种为毛饰拟剑水蚤(Paracyclops fimbriatu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鳖-单养模式单独聚为一类,鳖-莲、鳖-菱和鳖-生态模式聚为一类;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枝角类丰度和TLI呈负相关(P>0.05),哲水蚤丰度和TLI呈正相关(P>0.05),剑水蚤和浮游甲壳动物丰度与TLI呈显著正相关(P<0.05);RDA显示Chl a、NO2--N、SD、WT和COD显著影响了浮游甲壳动物组成(P<0.05)。该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华鳖池塘养殖模式的开发提供技术指导,而且可以为渔业生产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