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10): 1698-1704.doi: 10.11870/cjlyzyyhj201510011
于忠华, 李文青, 刘海滨, 秦海旭
YU Zhong-hua, LI Wen-qing, LIU Hai-bin, QIN Hai-xu
摘要: 利用1995~2012年南京市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数据,综合运用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SE)、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REPI)和脱钩分析工具,选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典型指标,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南京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南京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性总体呈升高趋势。ISE指数处于中等水平;REPI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废水排放绩效提高幅度最快,工业废气排放绩效水平提高幅度最慢;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状态总体处于增长弱脱钩和强正脱钩,但是部分环境污染因子的脱钩状态出现短暂恶化情形。提出了提高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1] 苏伟忠,杨桂山,董雅文,等.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与调控[J].现代城市研究,2009, (10):19-23. [2] 方创琳.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 24(5):468-474. [3] 李 艳,曾珍香,武优西,等.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5):54-58. [4] 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2):93-105. [5]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城市规划,2012,36(5):38-45. [6] 金晓斌,易立强,王慎敏,等.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4):511-514. [7] 彭 建,王仰麟,叶敏婷,等.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地理学报,2005,60(5):798-806. [8] 潘竟虎.近15年来长江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310-315. [9] 赵雪雁. 甘肃省产业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102-106. [10] 蔺雪芹,方创琳.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110-118. [11] 李双成,赵志强, 王仰麟.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1):63-70. [12] 陈晓红,万鲁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作用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12)1450-1457. [13] 盖 美,胡杭爱,柯丽娜.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2):185-198. [14] 陈劭锋,.2000~2005年中国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研究[J].管理科学研究,2007,25(6):51-53. [15]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52-388. [16] 黄和平,伍世安,智颖飚,等.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环境绩效动态评估[J].资源科学,2010,32(5):924-931. [17] 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e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 Journal of Transport Policy,2005(12):137-151. [18] 钟太洋,黄贤金,韩 立,等.资源环境领域脱钩分析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1400-1412. [19] 王鹤鸣,岳 强,陆钟武.中国1998年~2008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9):1757-1767. [20] 赵兴国,潘玉君, 赵 波,等.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6):706-714. [21] 郭承龙,张智光.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3):94-98. |
[1] | 王宇环, 靳 诚, 安鸿波, 刘 月. 基于低碳出行方式的南京市本地居民景点可达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43-2452. |
[2] | 张雪茹, 姚亦锋, 孔少君, 严菊颖. 南京市2000~2014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552-562. |
[3] | 庄汝龙, 宓科娜, 陈阳, 赵彪. 长三角地区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时空分异[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171-179. |
[4] | 田柳, 陈江龙, 高金龙. 城市空间结构紧凑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26-34. |
[5] | 周琰, 张安录. 武汉城市圈城市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动态研究——“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的比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043-1051. |
[6] | 张宇, 曹卫东, 梁双波, 胡燕燕.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同演化时空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5): 715-724. |
[7] | 李小帆, 邓宏兵.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的空间差异与时空演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5): 725-732. |
[8] | 曹贤忠, 曾刚, 邹琳, 刘刚. 基于面板数据的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208-218. |
[9] | 乔伟峰, 王亚华, 项灵志. 基于知识与规则的土地利用信息分层提取研究——以南京市都市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079-1085. |
[10] | 车前进, 曹有挥, 吕韬, 段学军. 南京地域人口发展功能分区[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2): 113-224. |
[11] | 倪敏莉, 张佳华, 申双和. 南京市不同时间尺度温度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2): 169-. |
[12] | 王俊松, 贺灿飞. 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2排放量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1): 18-. |
[13] | 杨志荣 靳相木. 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5): 409-. |
[14] | 赵海霞 曲福田 诸培新 石晓平. 转型期的资源与环境管理:基于市场—政府—社会三角制衡的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3): 211-216. |
[15] | 张 燕, 张 洪, 彭补拙. 土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29-5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