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金月, 王石英.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71-479. |
[2] |
樊敏, 郭亚琳, 李富程, 王青.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与驱动因子间关系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87-1696. |
[3] |
杨渺, 谢强, 方自力, 刘孝富, 廖蔚宇, 王萍. “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总体评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685-694. |
[4] |
匡武, 芮明, 张彦辉, 严云志, 吴添天. 巢湖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对暴雨径流氮磷削减效果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1): 1906-1912. |
[5] |
施文涛, 谢昕云, 刘西军, 张驰, 柯立, 徐小牛. 安徽大别山区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模型及碳贮量[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58-764. |
[6] |
曾 旭, 陈芳清, 许文年, 王建柱, 夏振尧.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植被的生态恢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1): 1074-. |
[7] |
杜耘,蔡述明,王学雷,何报寅,徐贵来,江明喜,薛怀平,肖飞. 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环境背景与生态恢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6): 915-915. |
[8] |
张金山,谢 洪,. 岷江上游泥石流堵河可能性的经验公式判别[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651-651. |
[9] |
王洪梅,彭 林.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不同阶段所引发问题的综合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475-475. |
[10] |
冯文兰,周万村,李爱农,张宝雷,.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57-57. |
[11] |
涂 洁,刘琪璟,.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固碳释氧效益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30-30. |
[12] |
张文广,胡远满, 刘 淼,杨兆平,常 禹,李秀珍,杨 孟,问青春,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821-821. |
[13] |
高玄彧,李 勇. 岷江上游和中游几个河段的下蚀率对比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4): 517-521. |
[14] |
王永健,陶建平,张炜银,臧润国,王 微,李宗峰. 岷江上游土地岭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4): 511-516. |
[15] |
叶延琼,陈国阶. 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1): 11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