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辰;赵荣钦;肖连刚;谢志祥;冯梦雨;吉佳宇;肖千虎
摘要: 开展省域尺度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对于区域差别化碳减排/增汇政策的设计、推动区域公平协同减排、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各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对2005—2019年的碳收支进行核算,基于STIRPAT模型探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通过设置惯性发展、规划控制、达峰约束和绿色发展等四种不同情景对2020—2060年的碳排放进行预测,并对比分析不同情景下的碳峰值及碳中和度。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尺度碳排放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碳吸收相对稳定且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次之,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则不显著;(3)绿色发展情景为最优情景,此情景下各省可在2020—2023年实现碳达峰,且2060年可在全国层面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建议未来应结合不同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探索因地制宜的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以推动在区域协同减排和公平发展基础上“双碳”目标的实现。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