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6年春季,通过水质分析和浮游藻类调查,应用污生谱分析法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嘉陵江下游江段春季浮游藻类特征及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江段共有浮游藻类7门42属85种(包括变种);优势种群并不单一,以黄藻、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黄藻门中的黄丝藻,绿藻门中的小球藻和硅藻门中的小环藻。5月份藻类的种类和个数均比4月份有所减少,可能与5月份降雨量比4月份多有关;流速最快的石门大桥具有最低的藻类细胞密度,流速最慢的化龙桥具有较高的藻类细胞密度,说明流速对浮游藻类种类和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嘉陵江下游沿岸一带的氨氮含量都很高,氨氮已经形成全江段水系的主要污染,磷酸盐含量也较高,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含量最低限制标准,该江段水质污染较严重。污生谱分析法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整体污染状况为中度污染,农业和工业污染不容忽视。〖
[1] | 沈胤胤, 胡雷地, 姜泉良, 江俊武, 吴亚林, 黄涛, 杨浩, 宋挺, 黄昌春. 基于SWAT模型的太湖西北部30a来氮磷的输出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902-914. |
[2] | 李正阳, 袁旭音, 王欢, 许海燕, 陈海龙, 鲁朝朋. 西苕溪干流水体、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分布特征与水质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150-1156. |
[3] | 叶磊, 周建中, 曾小凡, 张海荣, 卢鹏. 气候变化下SPEI指数在嘉陵江流域的干旱评估应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43-948. |
[4] | 韦 杰, 贺秀斌. 人类活动对嘉陵江流域泥沙负荷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2): 196-. |
[5] | 宋玉芝,秦伯强, 高光. 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2): 180-. |
[6] | 胥 晓|郑伯川|陈友军. 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3): 373-373. |
[7] | 高永霞, 朱广伟,逄 勇. 消浪工程对太湖底泥再悬浮及营养盐释放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3): 357-357. |
[8] | 屈 璠,刘 敏,侯立军,许世远,刘巧梅,欧冬妮. 潮汐循环影响下上覆水环境因子和氮营养盐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3): 345-345. |
[9] | 况琪军,周广杰,胡征宇. 三峡库区藻类种群结构与密度变化及其与氮磷浓度的相关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2): 231-231. |
[10] | 王海英,宫渊波,陈林武.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比较——以嘉陵江上游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2): 201-206. |
[11] | 赖格英, 于 革. 流域尺度的营养物质输移模型研究综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5): 574-5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