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近40年长江流域主要水文站点(长江干流水文站:屏山站、宜昌站、汉口站与大通站;支流水文站:嘉陵江的北碚站和汉江的皇庄站)的流量及输沙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受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水利设施建设等)与自然因素(如降水的时空变化)综合因素影响,变化趋势表现出复杂性,上、中、下游各有特点;②长江流域屏山站以上流域输沙率有上升趋势(1~5月份上升趋势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这与上游河床坡度较大,使泥沙不易沉积以及暴雨与降水增加有关;③长江中下游输沙呈显著下降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宜昌—汉口河段是长江流域泥沙主要沉积区,加上葛州坝与三峡工程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从而进一步使中下游输沙量呈下降趋势。由于下游降水增加,使下游径流量自1980s以来有微弱上升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中上游流量变化不显著。对上、中、下游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对流域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贡献率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1] | 程建, 程久苗, 吴九兴, 徐玉婷. 2000~2010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894-901. |
[2] | 周毅, 吴华武, 贺斌, 李静, 段伟利, 王建锋, 童世贤. 长江水δ18O和δD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78-686. |
[3] | 张小琳, 张奇, 王晓龙. 洪泛湖泊水位-流量关系的非线性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723-729. |
[4] | 潘欣, 尹义星, 王小军. 1960~2010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及未来趋势[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36-444. |
[5] | 张钊, 李占海, 张国安, 王智罡, 姚俊. 长江口南槽中段枯季水沙输运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832-1841. |
[6] | 董林垚, 许文盛, 胡波, 石劲松, 朱秀迪. 三峡蓄水前后宜昌-城陵矶水情多尺度变化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870-1878. |
[7] | 徐明, 王晓芳, 高琦, 汪小康, 赖安伟. 基于TRMM卫星资料揭示的长江流域梅雨季节降水日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934-1944. |
[8] | 邵骏, 欧应钧, 陈金凤, 郭卫. 基于水贫乏指数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889-894. |
[9] | 陈阿娇, 贺新光, 秦建新, 章新平. 长江流域近51a来日降水时空变异的多尺度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5): 794-803. |
[10] | 潘鑫, 刘元波. 1983~2012年长江流域地表净辐射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3): 486-496. |
[11] | 杜耘.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统筹流域绿色发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171-179. |
[12] | 卢新海, 柯善淦.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34-341. |
[13] | 张雷, 鲁春霞, 李江苏. 中国大河流域开发与国家文明发育[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39-1645. |
[14] | 彭俊. 195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751-1761. |
[15] | 白淑英, 顾海敏, 史建桥, 魏楚京. 近50 a长江流域暴雨日数时空变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255-12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