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次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2003~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预测精度较好。
[1] | 王宇环, 靳 诚, 安鸿波, 刘 月. 基于低碳出行方式的南京市本地居民景点可达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43-2452. |
[2] | 张雪茹, 姚亦锋, 孔少君, 严菊颖. 南京市2000~2014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552-562. |
[3] | 田柳, 陈江龙, 高金龙. 城市空间结构紧凑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26-34. |
[4] | 叶潇潇, 赵一飞. 基于聚类分析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Z1): 17-24. |
[5] | 彭霞, 郭冰瑶, 魏宁, 佘倩楠, 刘敏, 象伟宁. 近60 a长三角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917-1926. |
[6] | 史军, 穆海振. 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1-8. |
[7] | 龙亮军, 王霞, 郭兵. 生态福利绩效视角下的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9-15. |
[8] | 黄亚林, 丁镭, 张冉, 刘超, 曾克峰. 武汉城市圈城市化发展与环境空气质量关系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117-2124. |
[9] | 于忠华, 李文青, 刘海滨, 秦海旭. 快速发展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分析——以南京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98-1704. |
[10] | 朱希扬, 潘晨, 刘敏, 杨芳, 贾文晓, 象伟宁. 上海春季近地面大气C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443-1450. |
[11] | 易予晴, 龙腾飞, 焦伟利, 彭剑威, 刘慧婵, 凌赛广. 武汉城市群夏季热岛特征及演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8): 1279-1285. |
[12] | 乔伟峰, 王亚华, 项灵志. 基于知识与规则的土地利用信息分层提取研究——以南京市都市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079-1085. |
[13] | 杨芳, 潘晨, 贾文晓, 刘敏, 义白璐, 象伟宁.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分异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094-1101. |
[14] | 柳云龙, 章立佳, 庄腾飞, 韩晓非, 卢小遮. “城郊乡”梯度下土壤Cu、Zn、Pb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207-1213. |
[15] | 丁镭, 方雪娟, 赵委托, 程胜高. 城市化进程中的武汉市空气环境响应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1038-10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