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5年 第1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1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宋元时期江汉—洞庭平原聚落的变迁及其环境因素
    杨 果
    2005, (6):  675-678. 
    摘要 ( 14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宋元是江汉—洞庭平原聚落发展的重要时期,聚落点增多,规模扩大,空间分布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化、聚合与转移。影响聚落变迁的环境因素很多,着重分析了地貌、水文和自然资源因素:四面高、中间低的地势,使规模较大的聚落集中在平原的周缘地带,中部低地聚落分布较稀、规模较小、变动较强;水系发达、河湖交错,使大多数聚落分布在江河沿岸,往往也是水运交通线旁;丰富的水产资源和矿产资源,使专业性聚落应运而生。聚落的发展变迁反映出宋元时期江汉—洞庭平原的人地关系基本和谐,同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不利扰动的问题也开始出现。
    汉水流域城市空间分布的分形研究及优化举措
    邓祖涛;陆玉麒
    2005, (6):  679-683. 
    摘要 ( 23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流域空间结构研究是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深化,是基于具体区域类型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尝试。而流域城市空间结构是流域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汉水流域为例,对其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城市体系比较完整,但城市首位度大,规模结构失衡;城市密度较大,空间分布很不均衡;城市分布的轴向特征明显。接着用差异度(表征城市等级规模的分形参数)和关联维数(刻画城市空间分布的分形参数)进行了验证,最后对优化城市群体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强化武汉一级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构建襄(樊)十(堰)南(阳)成长三角;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心城市;加快区域空间结构轴的建设。
    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
    刘晨阳;周彤及;傅鸿源
    2005, (6):  684-688. 
    摘要 ( 28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城乡分隔到城乡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城乡一体化将成为城乡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年来,重庆都市区经济发展较快,城乡联系日趋紧密,因此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条件已经具备。然而当前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受到经济、政策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约束,迫切需要建构新的模式框架。未来重庆都市区将以经济发展为先导,以城市和产业空间调整为契机,在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两种力量作用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与之相适应,其城乡空间特征将呈现多中心的簇群状格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现城乡经济与空间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将成为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论长江流域山岳旅游地发展对神农架开发的启示
    张 建
    2005, (6):  689-693. 
    摘要 ( 27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长江流域山岳旅游地数量很多,近年来在旅游开发与管理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具有普遍性。政府主导、高度重视山岳旅游价值、避免粗放式过度开发、适度提升旅游形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多元融资、内外联动发展大旅游、与国际接轨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值得借鉴。神农架作为长江流域典型的山岳旅游地,由此可以得到重要启示。神农架的战略出路在于:顺应产业升级转型趋势,全面确立旅游兴区战略,构建区域经济新极核,实施RMP系统整合,明晰旅游形象和加强区域合作。
    自然资源
    长江下游刀鲚生物学及最大持续产量研究
    张敏莹,徐东坡,刘 凯,施炜纲
    2005, (6):  694-698. 
    摘要 ( 30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1993~2002年长江下游刀鲚的生物学特征、单船产量变化及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汛期刀鲚平均体长为29.19 cm,平均体重为94.33 g;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拟和方程为Y= 0.004 8X2.906 9,丰满度系数为0.379。绝对怀卵量平均为23 695粒,相对怀卵量平均为229粒/g体重,成熟卵卵径平均为0.77毫米;绝对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Y= 0.017 2X4.101,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 305X-5 410.1。汛期种群以2冬龄为主。研究期内刀鲚平均汛期单船总产为393.14 kg;长江下游刀鲚年均捕捞量为891.51 t,应用Schaefer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为2 061.81 t。与历史资料相比,刀鲚个体小型化明显,种群结构简单化、低龄化,资源急剧下降。
    基于灰关联熵的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分配模型和方法研究
    刘丙军,邵东国,阳书敏,曹卫锋
    2005, (6):  699-703. 
    摘要 ( 29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走部分水量,汉江中下游河道水量减少,水位降低,势必会改变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和生态环境条件,加剧该地区日趋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汉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内生态用水、河道外社会用水的基础上,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把灰关联度和灰关联熵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灰关联熵的水资源分配模型,最终得到了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满意方案,对维持汉江中下游地区河道生态良性循环,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国水资源需求量动力学预测及对策建议
    梁仁君, 林振山, 陈玲玲
    2005, (6):  704-708. 
    摘要 ( 29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通过动力学模型,对未来20年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量及总需水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按方案1,到2022年我国需水量约为5 500亿m3,按方案2,需水量约为7 400亿m3。而到2022年全国供水能力可能达到6 500亿m3 左右,可供水量为6 100~6 500亿m3 。方案1的预测结果小于可供水量,但这种方案很难实现。方案2的预测结果大于可供水量,出现较大缺口,在GDP增加1%的情况下,需水量增加1 800亿m3 左右,这也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李加林,许继琴,童亿勤,杨晓平,张殿发
    2005, (6):  709-713. 
    摘要 ( 30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位于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我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7年和2000年2个时期的TM影像,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及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建设用地、水体和养殖用地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水田、旱地、滩地、林地和盐田呈减少趋势。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斑块平均面积由0.245 km2降至0.173 km2,斑块密度则由4.081个/km2提高到5.781个/km2,斑块数量增加了42%。由于斑块的破碎化,大部分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边界密度、形态指数、分维数和斑块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市化和非农化的发展使得建设用地格局指数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基于DEM的地形指数提取方法及应用
    张镀光,王克林,陈洪松,李 新,王书功
    2005, (6):  715-719. 
    摘要 ( 29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水文模拟中,地形指数ln(α/tan β) 作为反映地形信息的物理指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用基于DEM的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对红壤丘陵区地形起伏平缓的小流域进行地形指数的提取。 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分别使用目前常用的D8方法(单流向法)和多流向法。结果表明:与多流向法相比,D8方法的计算值较为离散,分布曲线较粗糙,平均值略高,方差和偏态系数也较大;但是,两种方法计算的ln(α/tan β) 的分布曲线大致相似。对于仅需要ln(α/tan β) 频率分布的水文模型(如TOPMODEL)来说,可以用单流向法取代多流向法来计算ln(α/tan β) 的频率分布。
    农业发展
    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王舒曼,谭 荣,吴丽梅
    2005, (6):  720-724. 
    摘要 ( 28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舒适性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非市场价值往往容易在公共决策中被忽视,从而导致大量农地资源被过分占用及农地资源内部配置的低效率。合理完整地评估农地资源的舒适性价值是促进农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目前,对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的认识与研究,国内尚处在起步阶段。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意愿调查法,采用半结构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对不同行业和年龄的1 000名调查者进行调查,评估了江苏省耕地、草地、园地以及林地舒适性价值。研究表明,江苏省不同类型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文化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核算了江苏省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总量,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总量高达25.13亿元/年。因此,在农地资源综合利用决策中,要重视将农地资源的舒适性价值纳入决策体系,从而促进农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合理流转。
    聚合物包膜肥料研究进展
    杜昌文,周健民,王火焰
    2005, (6):  725-730. 
    摘要 ( 29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控释肥料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控释肥料是聚合物包膜肥料。简要阐述了聚合物包膜肥料的研究现状和聚合物模型膜,并对养分释放的模拟进行了探讨。影响聚合物包膜肥料养分释放的因素主要有:膜厚、颗粒半径、扩散系数、养分组成及其溶解特性。国内聚合物包膜肥料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聚合物包膜肥料在国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中国有关聚合物包膜肥料的研究取得了较好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推出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商品化聚合物包膜肥料要求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并加快产业化进程。
    生态环境
    海三棱藨草对崇明东滩沉积物磷素分布的影响
    汪 青,刘 敏,侯立军,欧冬妮,刘巧梅,余 婕
    2005, (6):  731-734. 
    摘要 ( 30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海三棱藨草为例,运用实验模拟的方法,通过根际、近根和远根沉积物的对比分析,运用根际微生物作用理论,研究了大型植物对潮滩沉积物磷分布及迁移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通过根系对磷的吸收和自身有机质降解,在沉积物里形成了水平的和垂直的浓度梯度,干扰了磷的正常累积和迁移。通过吸收,海三棱藨草对崇明东滩沉积物中磷的净化速率为16.7~46.1 mg·cm-2·d-1。
    南汇边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输运趋势
    戴志军,陈吉余,程和琴,李九发
    2005, (6):  735-739. 
    摘要 ( 27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对南汇边滩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aoCollins泥沙概率输运模型探讨边滩的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和偏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三者相关性较强;②边滩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表现为正偏,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值集中在2左右,沉积物相对较粗(中值粒径大于0.01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没冒沙中部、南汇咀及卢潮港近岸,其它区域沉积物相对较细(中值粒径小于0.01 mm);③将 GaoCollins的泥沙概率模型和南汇边滩的动力与沉积环境结合表明,沉积物在东滩的净输运趋势是由北向南输运。由于南滩的动力条件相对复杂,因此南滩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有待进一步分析。
    淮河(江苏段)水体有机污染物风险评价
    郁亚娟, 郭怀成, 王连生
    2005, (6):  740-743. 
    摘要 ( 28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淮河(江苏段)水体检测到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有机氯农药绝大多数属于USEPA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应用USEPA规定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和非优先控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摄入与饮入之和的水体有机物浓度标准,计算了淮河(江苏段)水体的48种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暴露浓度,并根据最高环境暴露浓度与USEPA水质指标的比值,参考IARC的化合物致癌性指标,建立了一套表征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风险特征以及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和建议的评价体系,对这些化合物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18种有机污染物超过了USEPA的标准浓度要求,其中9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中六氯苯、N-亚硝基二正丙胺、3,3'-二氯联苯胺、2,4,6-三氯酚、五氯酚、茚并(1,2,3-cd)芘、4,4'-滴滴涕、七氯在内的8种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多环芳烃二苯并(a,h)蒽需要引起更高警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来源及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杭州西湖水体光学状况及影响因子分析
    张运林,秦伯强,朱广伟,黄群芳,谷孝鸿, 龚志军, 虞左明, 陈伟民
    2005, (6):  744-749. 
    摘要 ( 27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04年10月8日在杭州西湖6个不同湖区共布设10个采样点进行水下光场的测定,并采集水样分析悬浮物、叶绿素a、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浓度。结果表明,3类主要光衰减物质总悬浮物、叶绿素a和DOC的浓度分别为3.68~42.76 mg/L、4.64~85.95 μg/L、5.19~9.22 mg/L;CDOM在440 nm波长处吸收系数为0.30~1.46 m-1;PAR衰减系数在1.13~6.04 m-1间变化,均值为4.00±1.69 m-1;对应的真光层深度为0.76~4.08 m,均值为1.54±1.11 m;仅南湖和茅家埠两个湖区真光层深度大于水深,其他湖区由于水深远大于真光层深度,在现有的光照条件和水位下要恢复沉水植物困难较大。对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透明度等表观光学参数与主要水色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水体中浮游藻类和有机颗粒物对西湖水体光学性质影响最大。
    太湖湖滨带浮叶植物菱(Trapa quadrispinosa Roxb)对氮素再悬浮的影响
    黄沛生, 刘正文,韩博平
    2005, (6):  750-753. 
    摘要 ( 36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的再悬浮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影响湖泊内源负荷的主要因子之一。大型水生植物在抑制沉积物再悬浮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测定浮叶植物生长区内外的沉积物再悬浮速率、沉积物总氮含量和水中总氮浓度,探讨太湖湖滨带浮叶植物菱(Trapa quadrispinosa Roxb)对沉积物中氮素再悬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菱对沉积物的再悬浮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研究期间,菱生长区内的平均沉积物再悬浮速率为218.46 g dw m-2d-1,生长区外为658.13 g dw m-2d-1。随着沉积物的再悬浮,在生长区内平均每天每平方米有719.63 mg N(每年每平方米262.66 g)被带入水中,在生长区外相应的数字为1 536.14 mg(每年每平方米560.69 g)。另外在研究中发现上层沉积物总氮含量受风浪影响较大,与沉积物再悬浮速率呈负相关。恢复浮叶植物能有效控制湖泊沉积物再悬浮,降低湖水氮负荷。
    南京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均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
    檀满枝,陈 杰,田晓四,张学雷
    2005, (6):  754-759. 
    摘要 ( 37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次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2003~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预测精度较好。
    南京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
    李俊杰,何隆华,陈 杰
    2005, (6):  760-763. 
    摘要 ( 27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城市化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城市作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为剧烈的部分,具有独特的区域环境,其中城市内部温度显著高于周边郊区的热岛效应是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和研究。南京市是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但对其研究很少。利用两个时相的MODIS 31波段数据,生成南京城市亮温场,分析了南京热场的分布、大小,利用亮温场均值、方差和相对温度评价城市热岛强度,并对两个时相城市热场的范围及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由于MODIS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实时免费接收政策使其用来动态监测城市热场是可行的。
    湘西大龙洞岩溶流域生态环境分析与治理对策
    梁 彬,邓振平,梁小平,朱明秋,关碧珠,周 密
    2005, (6):  764-769. 
    摘要 ( 28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湘西岩溶区是我国西南岩溶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岩溶石山地区,其岩溶生态环境对湘西国民经济建设进程有重大影响,岩溶生态环境治理是湘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大龙洞岩溶台地是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土地贫瘠,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位埋深大、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等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在研究湘西大龙洞岩溶流域自然地理与地质构造、岩溶水资源、土地与植被环境等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大龙洞岩溶流域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并根据大龙洞岩溶流域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大龙洞岩溶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西南岩溶石山石漠化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
    乐安河水环境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黄学平,万金保
    2005, (6):  770-774. 
    摘要 ( 27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调查结果,分析了乐安河流域水质的污染现状和综合环境质量,认为CODCr和氨氮是乐安河流域的主要水污染物,畜牧养殖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根据这些分析,从乐安河流域的水质控制目标出发,提出了以污染源达标排放、筹建生活污水处理厂、控制面源污染、实施生态恢复、加强监控与管理等措施作为乐安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
    王云琦,王玉杰,朱金兆
    2005, (6):  775-780. 
    摘要 ( 32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农地土壤作对照,研究表明,可将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压缩为7个最佳指标。用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4种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为:灌木林(45.51)>混交林(41.94)>阔叶林(32.65)>楠竹林(23.35);重庆缙云山土壤从表层到底层抗蚀性能呈下降趋势(49.32,41.86,32.03,27.11)。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将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层次的19个土壤样本划分为抗蚀性强度不同的3类。
    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水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罗专溪,张 远,郑丙辉,富 国,陆兆华
    2005, (6):  781-784. 
    摘要 ( 33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两次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初期的水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蓄水初期水库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库有机污染甚微,但水体TN、TP浓度偏高,水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根据水生态环境特征的差异性,水库水域可划分为3种类型区,即坝前水域、库区干流水域以及库区支流洄水河段。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流速、营养盐含量及水温是影响水生态环境特征的主要因素,而由于各类型区的TP、TN等营养盐含量均较高,水温及流速已成为三峡水库水生态环境特征的控制性因子。探讨3类不同水域的富营养化敏感性,表明坝前水域及库区支流洄水河段是库区未来富营养化的敏感水域。
    自然资源
    梯级水库对长江水沙过程影响初探
    陈 进,黄 薇
    2005, (6):  786-791. 
    摘要 ( 38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长江中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正在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按目前的规划和建设步伐,在未来20~30年,这些河段将形成一系列梯级水库。根据近20年来水文观测和资料统计,初步分析了长江水沙变化情况和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一些已建大型水库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对泥沙输移规律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最后,提出减小梯级水库对长江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和建议。分析表明:长江的水沙过程已经发生变化,绝大多数河段输沙量明显减少;梯级水库的建设是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梯级水库建设不仅使输沙量和径流量减少,而且显著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沙过程,给长江中下游及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为了减小梯级水库对河流自然属性的影响,必须转变长江治理的思路,由江河治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利用洪水冲沙和水库群的优化调度,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属性。
    生态环境
    前置库技术在水库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徐祖信,叶建锋
    2005, (6):  792-795. 
    摘要 ( 25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对水库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形成了威胁。为防治环境污染,保护水库水源地水体的水质,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对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尤显重要。前置库技术因其费用较低,可以多方受益、适合多种条件等优点,是目前防治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考虑水库水源地特有的地形特点及其面源污染的突发性、大流量等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前置库系统的组成并解释其水质净化机理,提出了前置库如何选址及其库容的确定,并对前置库内部生态系统及水生生物配套工程的建设加以分析说明,最后提出了前置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这种因地制宜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对减少水库外源有机污染负荷,特别是去除入库地表径流中的氮、磷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富氧生物膜法修复微污染水源的机理研究
    肖羽堂,赵美姿,高立杰
    2005, (6):  796-800. 
    摘要 ( 28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弹性立体填料、微孔曝气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修复上海市受污染的川杨河水,生物填料在进水氨氮浓度2.6~3.1 mg/L和水温20℃~22℃下,7 d自然挂膜培养成功, 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 生化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根据生物膜厚度和其除污染效率,适时适度冲洗填料和排除池底积泥,以防止好氧生物膜出现厌氧运行状况和影响除污染效果。在川杨河水源水质浊度90~300 NTU、 NH+4-N 0.5~10.0 mg/L、CODMn4.0~10.8 mg/L、污染指数为2~8及生物修复工艺HRT为1.3 h、DO为7.5~10.2 mg/L、g/w为0.5/1的正常运行条件下,观察到膜上的生物相丰富, 微生物种类繁多, 主要是好氧的异养菌和自养菌。生物膜较薄,一般厚度为0.09~0.13 mm,在原水污染物氨氮浓度较低,曝气充足,水中溶解氧浓度高,好氧生物膜传质阻力小、速度快,污染物氨氮的生物降解速率很快,只需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就能达到很高的氨氮去除率。微孔曝气气液传质充分,水中溶解氧充足,膜内无厌氧层存在。好氧生物膜内处于完全的好氧状态,硝化反应比较完全。污染的去除主要是填料上的好氧生物膜在起作用。
    自然灾害
    攀枝花泥石流沟谷形态的非线性特征
    张金山,沈兴菊,刘 华,杨思全
    2005, (6):  801-803. 
    摘要 ( 28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泥石流重度危险区,所辖区县历史上多次受泥石流危害,现在仍有许多城镇、工矿、电站和交通设施受泥石流威胁。区内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岩层风化强烈、暴雨频发的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河谷地带。通过对区内近200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分析发现,泥石流沟沟床比降、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形态数和相对高度在空间分布上具非线性的分形特征,与对应的泥石流沟条数具良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泥石流系统的演化具自相似性。其中沟床比降和流域面积的分维值最小,对泥石流沟的形成、演变控制最为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洪灾综合风险的结构特征分析
    李继清,张玉山,王丽萍,纪昌明
    2005, (6):  805-809. 
    摘要 ( 24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洪灾风险研究从单一风险转向综合风险,将是防洪减灾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结构特征分析则是洪灾综合风险研究的首要任务。首先,应用灾害学的研究理论探讨洪水灾害的风险性,建立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绝对性、承灾体易损相对性及用于洪灾风险宏观评价的灾情损失评估所组成的洪灾风险分析的宏观结构,并给出了相应的量化途径;其次,从模型分析的角度,分析了由洪水风险、防洪工程风险、防洪投资风险、洪泛区风险、洪水生态环境风险和防洪决策风险6个方面组成的洪灾综合风险特征,构建以洪水为中心的洪灾风险链的微观结构,并应用概率论方法,给出了相应的量化概念模型;最后,对洪灾综合风险的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