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21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2-04-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
    赵 丹| 张京祥
    2012, (04):  391. 
    摘要 ( 1750 )   PDF (4020KB) ( 4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交通网络体系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有重要作用,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引入可达性的概念,以现状2010年与规划2020年的长三角综合交通设施网络为基础,选取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加权平均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未来演化的影响,揭示了高速铁路将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可达性水平,大大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通过都市圈、经济轴带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虽然高速铁路将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但对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在新的高铁格局下应探析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

    遗产旅游地生态移民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
    王 凯| 欧 艳| 黎梦娜| 李 娟
    2012, (04):  399. 
    摘要 ( 1697 )   PDF (403KB) ( 2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生态移民是近年来诸多景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以世界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安置点居民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分析生态移民给安置区居民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心理及安置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构建生态移民影响的感知差异分析模型,探讨不同基本背景的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的感知差异性。结果表明,安置点居民对生态移民的社会文化、资源环境以及心理层面的正面影响比较认可;对于经济影响的感知分歧较大;而对于移民政策的感知十分消极;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不同旅游业参与程度的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的认知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武陵源生态移民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政策导向

    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赵卉卉| 王 远 | 王义琛| 谷学明| 王 芳
    2012, (04):  406. 
    摘要 ( 1622 )   PDF (1441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有效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更好的开展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南京公众为研究对象,把公众环境意识分为环境保护认知、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政策满意度、环保表现满意度4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应用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交叉列联分析、相关分析,研究环境意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个调查维度中,环境保护认知得分最高,环保表现满意度得分最低;(2)交叉列联分析初步筛选、明确影响环境意识的关键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年龄及婚姻状况;(3)相关分析进一步识别出3个变量对环境意识的影响强弱顺序如下:受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个人环境意识为基础,政府宏观引导,民间环保组织为平台,企事业单位为主力的环境保护体系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郑华伟| 张 锐| 张俊凤| 刘友兆
    2012, (04):  412. 
    摘要 ( 2876 )   PDF (383KB) ( 2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测度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探讨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2)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5026%;(3)经济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4)土地集约利用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解释水平达到了85%,而经济发展对来自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较弱,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仅为2%。因此,应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县市域边界地区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尖山—南北湖地区为例
    王 聪 | 曹有挥 | 王富喜
    2012, (04):  419. 
    摘要 ( 1599 )   PDF (7651KB) ( 2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作为地理微观区域,县市域边界地区的协调管理尤其困难,在相关研究中还容易被忽略。以CBRs理论为指导,结合浙江省尖山-南北湖地区协调发展实例,对县市域边界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发展机制框架体系。尖山南北湖地区是典型的微观跨边界地区,在空间、功能上都具有协调发展的基础。由于行政体制的分割,现有的规划更加关注自身发展的需求,缺少区域整体统筹发展的眼光,造成了产业定位相互冲突,交通衔接不畅,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意识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在协调发展机制框架基础上,提出协调发展规划方案,以期通过规划的手段使问题得以解决和落实,希望对微观区域的协调发展研究有所启迪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滨湖区空间管制分区研究——以巢湖东段为例
    曹卫东| 曹玉红
    2012, (04):  426. 
    摘要 ( 1612 )   PDF (5353KB) ( 3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生态敏感性极高的滨湖区正面临着人类开发带来的环境威胁。旨在通过滨湖区空间管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避免和减少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实现滨湖区持续、健康发展。应用模糊评价与GIS空间分析方法,首先从生态环境敏感性、经济发展潜力两大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项I 级指标、9项Ⅱ级指标和32项Ⅲ级指标的滨湖区空间管制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GIS空间分析模块,以500 m网格为基本评价单元,分别进行滨湖区的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潜力以及二者的叠加评价。结果显示:滨湖区从单元上可确定4类开发功能取向(适宜、较适宜、限制、禁止建设),从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要求下,从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的需要,宜将滨湖区划定不同功能的空间管制区

    京津冀及江浙沪经济圈生态足迹比较分析
    成淑敏 | 高 阳 | 黄 姣 | 杨卓翔
    2012, (04):  433. 
    摘要 ( 1812 )   PDF (483KB) ( 1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1996~2008年京津冀和江浙沪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将两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做了相应的对比。结果表明:京津冀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其中江浙沪经济圈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相对较高;两大经济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在1998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后基本保持不变;两大经济圈1996~2008年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经济圈内核心城市人均生态赤字远高于同区域的省份,京津冀经济圈大部分年份人均生态赤字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北京、天津、上海3大核心城市的各项生态足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天津市和上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两项指标均高于北京市,且历年上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平均要高出天津市14%以上,人均生态赤字高出天津市279%。未来经济圈的发展需要发挥其经济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地区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

    碳税对区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实证研究
    王文举|范允奇
    2012, (04):  442. 
    摘要 ( 1881 )   PDF (381KB) ( 2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碳税对区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分别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结合对应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后者能够明显的揭示出我国碳税政策效应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除大西北地区外,碳税对区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效应由西至东逐渐增强;碳税在各区域都导致资本要素在总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劳动要素的分配份额降低,但该效应在大西北地区较弱。因此,制定我国碳税政策除了借鉴以碳税效应产业差异为导向的“欧洲经验”以外,还应该注意区域差异,对中西部地区相对倾斜的区域差异性碳税政策可以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
    长江常熟江段近岸小型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探析
    徐东坡|刘凯|张敏莹|段金荣|张敏|施炜纲
    2012, (04):  448. 
    摘要 ( 1965 )   PDF (318KB) ( 1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09年3月~2010年2月,利用密目插网对长江常熟江段小型鱼类进行了连续监测,首次对该江段的小型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江段共有小型鱼类24种,隶属于5目7科,其中鲤形目最多。根据〖WTBX〗IRI〖WTBZ〗指数分析,贝氏〖FK(W1。1〗〖PS餐鱼1.eps〗〖FK)〗、刀鲚、窄体舌鳎、蛇鮈和光泽黄颡鱼为优势种,共占总数量的83.44%,占总重量的8202%;贝氏〖FK(W1。1〗〖PS餐鱼1.eps〗〖FK)〗和窄体舌鳎在各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刀鲚在春、夏、秋3季为优势种。基于渔获数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常熟江段各月多样性特征值范围为:ShannonWiener指数(H’) 118~176, Margalef指数(R)087 ~207,Pielou指数(J’)048~083,McNaughton指数(Dn) 057~086。Margalef指数和McNaughton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最后探讨了影响该江段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开发和保护小型渔业资源的建议

    基于碳平衡的区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以长株潭绿心昭山示范区为例
    余光辉, 耿军军| 周佩纯|朱佳文| 李振国
    2012, (04):  454. 
    摘要 ( 1918 )   PDF (316KB) ( 2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区域碳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补偿中观尺度模型,对长株潭及其生态“绿心区”昭山示范区做生态补偿量化研究,并就生态补偿体制的建立和实现形式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属于生态赤字区,其中长沙、株洲、湘潭3地均为生态赤字区,昭山示范区为生态盈余区;2008年长沙、株洲、湘潭3地应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分别为:4067、7934、7430万元,长株潭 “绿心区”昭山示范区应获得生态补偿资金1229万元,结余1 8202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建议由长株潭生态补偿管理部门统一支配,用于统筹长株潭及其“绿心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研究以长株潭绿心昭山示范区为例,以生态固碳与区域碳排放为切入点构建生态补偿模型,力求为解决低碳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区域间矛盾提供参考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典型露天矿区开采条件生态适宜性评价
    夏既胜|陈佩妍|蒋顺德
    2012, (04):  459. 
    摘要 ( 1746 )   PDF (2308KB) ( 3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露天采矿产生的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等生态负效应强度受矿山所处的地理环境控制。金沙江流域露天矿区众多,地形复杂,采矿后产生的生态负效应易受脆弱的地理环境放大,因此对流域内露天矿区进行开采条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S、GIS等空间技术,在ArcGIS环境下建立了金沙江流域(云南段)露天矿区的空间数据库,以其中的10个典型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了这些露天矿区的地理环境后,选取了地貌、海拔、坡度、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及流域位置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典型露天矿区进行开采条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方法涉及专家打分、灰色关联法等。研究得出流域内10个典型露天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开采条件的生态适宜性。研究成果为流域内露天矿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农业发展
    基于不同价值构成的耕地资源价值评估——以湖南省为例
    覃事娅|尹惠斌|熊鹰
    2012, (04):  466. 
    摘要 ( 1693 )   PDF (371KB) ( 2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耕地资源的完全价值,对缓解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以及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基于耕地的不同价值构成,选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对湖南省不同等级耕地的总价值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1~5等耕地资源单位面积的总价值分别为547 24813、481 61077、430 74534、385 86049和336 19093元/hm2;不同等级耕地上3种耕地价值的构成不一样,社会保障价值在所有不同等级耕地总价值中所占比重最大。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显化耕地资源的完全价值以及抑制耕地资源的过度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

    博落回植物与肥料复合的杀螺效应及对水稻生长影响
    柯文山 |喻振森 |曾 波 |王万贤 |吴明煜
    2012, (04):  472. 
    摘要 ( 1556 )   PDF (280KB) ( 1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探索一种杀螺施肥双效作用的新型杀螺剂。将博落回植物粉末分别与氮、磷、钾肥复合制成植物3种单肥复合杀螺剂(简称MPF),与3种肥料混合配成植物混合肥复合杀螺剂(简称MCF)。采用浸杀法进行杀螺试验, 同时检验该复合杀螺剂对水稻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MPF(博落回植物分别与氮、磷、钾肥复合杀螺剂)处理钉螺,48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100%、533%、667%;作用于水稻,能明显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如3种MPF使水稻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00%、80%和53%,分别比对照(40%)提高了60%、40%和13%;水稻幼苗分别增长了1268%、707%和605%。MCF随处理浓度增加及处理时间延长,钉螺死亡率上升,较低浓度(200 mg/L)处理48 h 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33%和867%;较高浓度(400 mg/L)复合处理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33%、100%。然而,低浓度(200 mg/L)MCF对水稻萌发和生长有促进作用,如水稻幼苗比对照增长了876%,但高浓度(400 mg/L)则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MPF对钉螺具有较好的杀螺活性,同时能促进水稻萌发和生长,其中植物氮肥复合杀螺剂效果最佳;MCF对钉螺均有杀螺活性,但低浓度对水稻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

    生态环境
    中国农产品虚拟耕地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
    邹 君|刘文洁|杨玉蓉|田亚平
    2012, (04):  477. 
    摘要 ( 1547 )   PDF (307KB) ( 2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计算出1999~2009年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虚拟耕地与人口、水资源、耕地资源、水土流失治理以及GDP等要素的基尼系数以及全国8大区域2009年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不平衡指数。结果表明:(1)我国农产品虚拟耕地与各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地域分布匹配程度都不高;其中农产品虚拟耕地与人口、耕地的地域匹配程度相对较高,与水土流失治理之间的地域匹配状况次之,与GDP和水资源的地域匹配程度相对较低;(2)我国农产品虚拟耕地与各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外部公平性不高,黄淮海地区为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环境经济要素不公平性最突出地区,其次是华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温变化的周末效应
    段春锋 |缪启龙 |马 利 |王 勇
    2012, (04):  482. 
    摘要 ( 1980 )   PDF (360KB) ( 2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1996~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省会城市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温指标(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周循环特征,并分析了春节、五一节、十一节长假期间与假日前后各7 d气温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现象,其中气温日较差和日最高气温最为显著;气温变化的周末效应存在季节差异,夏季周末气温指标值比工作日大,其他季节周末气温指标值比工作日小,其中春季周末效应最为显著。春节、五一节、十一节三大长假存在明显的假日效应,其中春节和十一节假日期间气温指标值相比假日前后7 d小,五一节假日期间气温指标值相比前后7 d大。由于三大节假日的时间更长,气温变化的假日效应比周末效应更为显著。人类经济活动的人为划分是引起气温变化的周末效应和假日效应的根本原因

    城市屋面雨水利用潜力分析——以南京市河西地区某小区为例
    胡茂川|张兴奇|陈刚
    2012, (04):  489. 
    摘要 ( 1722 )   PDF (2178KB) ( 2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减轻内涝灾害的手段之一。以南京市某小区为例,在分析南京市降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1〖DK〗∶500地形图资料计算了不同降雨保证率条件下该小区屋面雨水可收集量,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在减轻城市内涝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设置地面蓄水池的4条原则,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该小区设置地面蓄水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降雨保证率为50%时,通过屋面年可收集利用的雨量为114 272 1 m3;在日降雨量为500和955 mm(南京市多年平均年最大日降雨量)时,屋面雨水利用可减少214%和112%的地表径流;小区内可设置蓄水池的建筑屋面面积占总屋面面积的55%,其中住宅和其他类建筑中可设置蓄水池的建筑屋面面积比例占77%

    恩施地区近54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杨 东| 郭素荣| 李俊芬
    2012, (04):  494. 
    摘要 ( 1584 )   PDF (7228KB) ( 2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湖北省恩施州的4个气象站点(巴东、绿葱坡、恩施、来凤)以及周边的3个站点(万州、奉节、五峰)近54 a逐年的降水量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小波周期分析法(Wavelet Analysis)和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分别对研究区的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周期变化、突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恩施地区近54 a降水量呈现出波动式的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尤为明显。从时间变化来看,70年代和90年代的降水量的下降量要比其它年代降水增加量要大;四季变化中除了冬季降水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它3个季节降水量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降水量最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绿葱坡地区,最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巴东和西北部利川的部分区域,形成了“一高两低”且有东北部向西部逐渐减少的分布态势

    应用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治理泥石流沟的尝试
    张 康 |王兆印 |贾艳红 |李志威
    2012, (04):  501. 
    摘要 ( 1750 )   PDF (3564KB) ( 1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泥石流的主要破坏性在于其能量巨大,输送大量物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消耗泥石流的起动及运动能量能防止泥石流发生或使泥石流的破坏性大大降低,为泥石流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甘肃西汉水流域的泥石流支沟拦山沟进行人工阶梯深潭系统试验,2009~2010年汛期观测发现阶梯深潭系统能增强沟道阻力,抬高侵蚀基准面,从而控制侵蚀下切,且多级的阶梯深潭系统通过跌水和水跃能有效消散水流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泥石流的起动和加速,使得泥石流在阶梯上游停留堆积,淤满的阶梯在河床纵剖面仍能保持阶梯形态,起到增强阻力消能的作用,减小了拦山沟泥石流对下游的破坏。消能结构对大坡度山区河流起重要作用,不论是人工消能结构还是自然消能结构,都能起到增阻消能的作用,对山区河流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大气污染减排绩效评估
    马国霞|赵学涛|於 方
    2012, (04):  506. 
    摘要 ( 1563 )   PDF (349KB) ( 3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对贵州省“十一五”大气污染减排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十一五”期间大气污染SO2减排绩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贵州省“十一五”期间SO2减排政策实施后,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尤其是酸雨pH值上升明显,许多城市的酸雨频率已降低到零;(2)“十一五”期间,贵州省SO2的减排成本为228亿元,SO2的减排收益为27亿元,SO2减排效益大于成本,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倒逼、引导、推动作用开始显现,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和升级;(3)贵州省火力发电的脱硫装置安装率已达90%以上,表明其大气污染SO2的工程减排空间有限,今后要实现贵州省大气污染减排的刚性约束目标,更多的要从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的角度进行

    基于区域差异的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研究
    刘巧玲|王 奇
    2012, (04):  512. 
    摘要 ( 1590 )   PDF (369KB) ( 2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随着污染物总量控制手段在我国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如何公平合理地在不同区域之间分配污染物削减总量是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对现有的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方法及其体现的不同分配思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污染物从产生、削减到排放的全过程影响因素,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污染削减分配公平准则。以COD削减总量分配为例,构建了相应的公平分配指标体系,重点考虑各地区在污染物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基于熵权法建立了体现区域差异的“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并对我国省际间COD削减总量分配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在考虑公平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性,为我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削减总量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