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4, Vol. 23 >> Issue (03): 351-.doi: 10.11870/cjlyzyyhj201403007
沈亚强|姚祥坦|张红梅|王润屹|徐素琴|程旺大
SHEN Yaqiang|YAO Xiangtan|ZHANG Hongmei|WANG Runyi|XU Suqin|CHENG Wangda
摘要:
浙江北部地区地势低洼,种粮易涝,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的发展。2010年以来,作为湿地农业农作制度的创新,“水生作物鱼类”种养结合模式在当地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完善种养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在嘉兴市秀洲区3个农场开展了不同种养模式(藕鱼和菱鱼模式)的对比试验,对池塘水质、底质特征以及大气负氧离子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对池塘水质有一定改善作用。虽然养殖鱼类后水体有机污染有一定程度加重,但由于水生作物的吸收作用,使得水体氮磷含量明显降低。与菱鱼模式相比,鱼塘种植莲藕后,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对底质的分析表明,鱼塘种植水生作物后,底泥中速效钾含量增加明显,尤其是在种植莲藕后。另外,由于施用化肥以及当年不收割引起的藕叶、茎杆等腐烂分解,使得藕鱼模式池塘底泥中速效磷和总氮含量大幅增加,分别增加329.1% 和361.9%。对种养结合区域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种养结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改善周边区域空气质量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