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6, Vol. 25 >> Issue (03): 353-364.doi: 10.11870/cjlyzyyhj201603001
王圣云1,2, 翟晨阳2, 顾筱和2,3
WANG Sheng-yun1,2, ZHAI Chen-yang2, GU Xiao-he2,3
摘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推动和引领长江中游地区乃至中部经济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应用社会网络方法,对1990、200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1990年,武汉市与长沙市是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形态尚不完备,多数城市游离于网络之外,呈现一种稀疏网络空间结构,分别以武汉市和长沙市为中心形成两个星形城市小群体,构成的线型空间结构;(2)200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日趋完整,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联系密切,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南昌市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其中;(3)2012年,南昌市由节点城市升级为中心城市,城市群网络异质性降低,网络扩散更为均匀,空间联系效率整体提高。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直接和成熟;(4)加强城市之间的直接交流联系,以共享目标引导城市群网络构建,走跨省区城市集群联合发展道路,发展多中心网络结构是实现长江中游地区崛起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
[1] 周牧之. 鼎: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 [2] 朱铁臻. 城市圈崛起是城市化与地区发展的新趋势[J]. 南方经济, 2004(6):5-7.[ZHU T Z. Emergencing of city circle:new trend of civi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 South China Economy, 2004(6):5-7.] [3] 周一星, 张莉, 武悦. 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 20(4):1-5.[ZHOU Y X, ZHANG L, WU Y. Study of China's urban centrality hierarchy[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1, 20(4):1-5.] [4] 孙斌栋, 胥建华, 冯卓琛. 辽宁省城市中心性研究与城市发展[J]. 人文地理, 2008, 23(2):77-81.[SUN B D, XU J H, FENG Z C. Analysis on the urban centricity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J]. Human Geography, 2008, 23(2):77-81.] [5] 曼纽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M]. 夏铸九, 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6] 李娜.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与整合[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5):72-77.[LI N. Study on spatial contact and integr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1, 30(5):72-77.] [7] 陈伟劲, 马学广, 蔡莉丽, 等. 珠三角城市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基于城际客运交通流的分析[J]. 经济地理, 2013, 33(4):48-55.[CHEN W J, MA X G, CAI L L,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ity connection's spatial pattern based on intercity passenger traffic flow in Pearl River Delta[J].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4):48-55.] [8] 罗震东, 何鹤鸣, 耿磊. 基于客运交通流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结构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1(2):16-23.[LUO Z D, HE H M, GENG L. Analysis of the polycentric structure of Yangtze River Delta based on passenger traffic flow[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1(2):16-23.] [9] 刘铮, 王世福, 赵渺希, 等. 有向加权型城市网络的探索性分析[J]. 地理研究, 2013, 32(7):1253-1268.[LIU Z, WANG S F, ZHAO M X, et al.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directed weighted network of cit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7):1253-1268.] [10] 李响.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12):80-85.[LI X. Research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network structure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Urban Studies, 2011, 18(12):80-85.] [11] 陈映雪, 甄峰, 王波, 等.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国城市网络信息空间结构[J]. 经济地理, 2013, 33(4):56-63.[CHEN Y X, ZHEN F, WANG B, et al. Chinese city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cyberspace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4):56-63.] [12] 王圣云, 王鑫磊, 戴璐.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物流-经济网络及其空间组织战略[J]. 江汉论坛, 2012(10):27-32. [13] 王圣云, 秦尊文, 戴璐, 等.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空间经济联系与网络结构——基于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J]. 经济地理, 2013, 33(4):64-69.[WANG S Y, QIN Z W, DAI L, et al. Spatial economic connection and network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by using the methods of transportation cost and network analysi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4):64-69.] [14] 秦尊文, 汤鹏飞.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0):52-56. [15] 王欣, 吴殿廷, 王红强. 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 城市发展研究, 2006, 13(3):55-59.[WANG X, WU D T, WANG H Q. An attempt to calculate economic links between cities[J]. Urban Studies, 2006, 13(3):55-59.] [16] 罗家德. 社会网分析讲义[M]. 2版.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17] 马汀·奇达夫, 蔡文彬. 社会网络与组织[M]. 王凤彬, 朱超威, 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 姜磊, 周海峰, 柏玲.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城市-社会-环境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49-656. |
[2] | 梅琳, 黄柏石, 敖荣军, 张涛.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演变及其动力因子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481-489. |
[3] | 周志高, 林爱文, 王伦澈. 长江中游城市群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563-571. |
[4] | 张雅杰, 马明, 许刚.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与生态成本空间演化模式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79-1686. |
[5] | 周晓艳, 华敏, 秦雅雯, 马秀馨.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492-1500. |
[6] | 马勇, 童昀. 水利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及自驾车可达性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167-1175. |
[7] | 杨丽婷, 刘大均, 赵越, 胡静, 张祥. 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228-1237. |
[8] | 肖刚, 杜德斌, 李恒, 戴其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199-207. |
[9] | 蒋大亮, 孙烨, 任航, 陈影影, 张振克. 基于百度指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54-1664. |
[10] | 谢志祥, 任世鑫, 李阳, 刘静玉.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705-1710. |
[11] | 冯兴华, 钟业喜, 李建新, 黄洁. 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899-908. |
[12] | 罗 坤, 蔡永立*, 郭纪光, 左俊杰. 崇明岛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0): 908-. |
[13] | 伍新木,廖 丹,严 瑾. 制度创新:依托武汉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1): 1-6. |
|